原标题:八家子的书香
新华社沈阳4月22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铮、张逸飞
这本“书”,庄稼汉刘作全倔强地读了19年。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镇,一个整洁的农家小院,既是刘作全的家,也是八家子镇的“农家书屋”。
20个书柜上,按农技、医卫、法律、少儿、生活十几个类别,整齐地摆放着15000册图书。小小的“农家书屋”,每个月借阅量200本以上。
1954年出生的刘作全只有初中文化,但靠着一手出色的木匠手艺,日子过得殷实,“能有这个手艺和眼界,读书看报功不可没。”
2003年,爱看书的刘作全有了办书屋的念头。他开玩笑地说:“最开始,是想和酒桌、麻将桌抢人。我合计着能拉过来几个人看书,总比喝得醉醺醺强。”
说干就干,刘作全把自己房子腾出一间,1000多册藏书也成了八家子镇的公共财产。
刘作全深知,读书需要静心。对农民来说,这远没有喝酒、打麻将有吸引力。他说:“农民缺什么,我的书就补什么。脱贫致富,每户人家都关心,我就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乡亲们,书中真有‘黄金屋’。”
与其他乡镇书屋坐等读书人不同,刘作全在拖拉机上装个木箱子,“流动书屋”在八家子镇18个村屯经常转悠。在和大家熟悉的过程中,他得知郭立刚养牛就送去《如何养好肉牛》;王立军家的猪病了,急忙拿来《畜牧兽医》;许艳春家的孩子上学了,《小学数学》练习册又多了一个读者。
村民孙国龙已是书屋的常客,他说:“现在新知识、新科技太多,不学习就种不好地、养不好猪,发不了财。我经常来作全大哥这看养猪技术书。”
看书的人多了,刘作全的书屋就显得小了。有的乡亲们来找书,书屋里却没有。刘作全说,看着那失望的神情,我特别不是滋味。去买吧,没那么大经济实力,我就四处张罗到处求援。有一次到废品站挑,按斤买,买回来一百多斤有用的书。
刘作全十几年如一日,义务办书屋、送书,不少退休干部、教师被感动,主动捐献自家的存书。2009年,八家子镇也把镇上书屋正式建在了刘作全家。送书、送书柜、桌椅,改善阅读环境。目前,刘作全“农家书屋”的藏书已有15000册。
19年来,刘作全最欣慰的是看着八家子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学生。“张琳浩辽宁师范大学硕士都毕业了,正准备考博士。王斯莹是现在这批中学生里学习最好的,我既鼓励她又时不时帮她卸卸思想包袱。”说起八家子爱书的孩子,刘作全如数家珍。
已在辽宁中医药大学读书的张曼对刘作全十分感激,她说,有时候学习急需,书屋又没有,作全爷爷立刻去县邮局买。
又一拨孩子到了每天“泡”在书屋的年龄,他们做作业、看小说。老刘时而陪着孩子聊聊书里的故事,看到哪个孩子鞋坏了,三下两下帮着修好。
书香浓郁,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