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文豪苏轼,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超级“粉丝”?
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上官云)在唐代文学史上,有一个许多人都熟悉的名字:柳宗元。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文学成就极高,一首《江雪》天下闻名。
(资料图)
复旦大学任重书院院长陈尚君解释,中唐时期柳宗元这一批诗人,作品中个性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主张“一切皆可入诗”,具有极为明显的创作风格。
他说,柳宗元的诗歌在唐代知名度尚可,但不算很“火”;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不光是柳宗元的“粉丝”,有两句评价极具权威性:“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也就是极其精微浓郁的情感,用最简捷古雅的语言来表达,将人生最深切的体会,写成平和淡然的文字,将柳诗精妙底蕴揭出,无疑是穿越时空的知己。有了苏轼的推崇后,柳宗元所写诗歌的名气越来越大。
诗人之间的友情
有唐一代,盛唐和中唐两个时期的文学成就都很高。
盛唐诗歌的格调,实际上表达了一种人对自然的喜爱,将个人情感融入优美画面,余味隽永,需要慢慢品读。
而柳宗元这一批诗人,作品中个性化的趋向更加明显,打破了中国古代以来温柔敦厚的诗歌传统,主张“一切皆可入诗”,具有极为明显的创作风格。
柳宗元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韩愈,另一个是刘禹锡。据陈尚君考证,柳宗元和韩愈很可能在少年时代已经结下了友谊。韩愈早年曾在宣城长期居住,那时柳宗元的父亲恰好是宣城令。
三个人的际遇各有不同,在职场上,韩愈的身段比柳宗元要柔软,刘禹锡性格比较强势,好恶表现得非常激烈,早年也不得志,但结局还算不错。
柳宗元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他去世的时候,将自己的文集交给刘禹锡编纂,又将后事托付给韩愈:即希望韩愈为自己撰写墓志,总结一生。
在《我认识的唐朝诗人》一书中,陈尚君提出一个观点:柳宗元、韩愈在诸多方面见解有分歧,友谊则终生不变。二人写诗之好古好奇,功力悉敌,从未联句,很少唱和,是所可惜。
文豪“粉丝”的推崇
柳宗元的诗歌、散文、辞赋等写得都不错,但在唐代,他可能在当时还不算名满天下的诗人。直到宋代,大文豪苏轼出场了。他对柳宗元的推崇,影响了不少人。
陈尚君也持有一个观点,“柳宗元的诗歌在唐代不那么‘火’,到了宋代以后名气特别大。这其中有一个人起到了关键作用,那就是苏轼。他是柳宗元的粉丝,也是穿越时空的知己。”
苏轼很喜欢柳宗元的诗歌,以“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来评价其作品。他认为,“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也就是说,在苏轼眼里,柳宗元的诗以浅淡的话语来表达最浓厚的韵味,形式上可能比较平和澹泊,实则内涵丰美。从文学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轼对孟郊诗歌的评价。苏轼认为,读孟郊的诗,“初如食小鱼, 所得不偿劳。又似煮蟛蜞,竟日持空鳌”,似乎多少有些索然无味。
究其原因,陈尚君说,苏轼同柳宗元一样有过被贬的经历,当人生际遇相似时,便更可能对其诗文有所共鸣。
写下千古名篇
虽然出身不错,也很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为,但柳宗元的仕途并不十分称心如意,曾多次被贬。在永州时,他写下了许多文章,其中就包括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江雪》。
陈尚君很早就读过柳宗元的诗。他认为,《江雪》是一首写意的诗,描摹的并不一定就是现实之景。柳宗元构想了一个天寒地冻的环境,天气不好,渔翁却始终在此垂钓,实则寄托了自己超脱世俗是非的人生情怀。
在另一首《渔翁》中,柳宗元又抒发了另一种超脱的心境,在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之中,渔翁将小船摇出去,回首看看昨晚留宿之处,超然远景,不受拘系,心态豁然放松。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柳宗元数次经历人生低谷,但似乎从未真正释怀,年仅47岁便离开了人世。陈尚君说,如此早逝,这跟柳宗元心情不好大有关系。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辗转各地的经历却为柳宗元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被贬官后,他写了很多文章,比如在永州看到了当地的山水美景,才写出了《永州八记》,流传于世。
“人这一生圆满、幸福与否,与个人遭遇有关,与个人感受、认知也有关。”陈尚君认为,但在文学上,柳宗元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