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新型艺术空间释放城市自信与活力(文化只眼)

许 晴

在小区停车棚里看一场展览是什么体验?走进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东昌新村的“星梦停车棚”,三星堆照片展、龙门石窟图片展和一幅幅岩彩绘画作品不断跃入眼帘。在展品下方,整齐停放着自行车、电瓶车等交通工具,存取车时,就能欣赏美妙的艺术,给来来往往的人们带来融入日常又跳出日常的艺术体验。

从室内到户外,从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到地铁、公园、商场,艺术正在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头攒动的地铁车厢,可能变身穿行在地下的流动艺术展;熙熙攘攘的商场中庭,也能举办一场“小而美”的展览活动;历经沧桑的历史街区,在艺术的装点下,碰撞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别样韵味……区别于传统的美术馆、画廊等展厅空间,这些艺术新空间与工业遗存、创意园区、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等公共空间叠加,营造出生活化的艺术展示,让人们在不经意间就能享用一顿艺术便餐。如今,漫步城市街头,或许就能在下一个转角与艺术不期而遇。

城市之美,美在都市风光,美在自然山水,也美在内涵品质,美在艺术人文。艺术融入城市,更新了城市的外在面貌,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为城市注入更多人文气息。上海市公布首批15个“美术新空间”,既有人气爆棚的网红打卡地,也有地铁、社区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空间;江苏南京南艺后街的一家餐厅里,除了吧台和餐桌,地面、墙面的空间都用来布展,兼具文艺范和烟火气;四川成都高新区的铁像寺水街上,充满设计巧思的艺术装置、让人眼前一亮的彩绘,铺展开一幅美好的艺术生活画卷。不断拓展城市里的艺术空间,助力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生活品质日渐提升,为人们在城市中“诗意地栖居”提供了更多可能。

让艺术“进驻”生活场景,不仅是对展览数量做加法,更是在艺术的触及率和影响力上做乘法。广大旅客走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候机时就能饱览高质量艺术展品;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4.2米展厅,是登塔游客必经之地,每日参观游客络绎不绝。高雅艺术不应局限于专门场馆,而要呈现于更多公共空间,才更容易走进人们心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人们在一场场“沉浸式体验”中,收获美的享受,丰富精神世界,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如今,城市美学不断走入人们视野,艺术正在为城市更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也在为激发消费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注入新的动力。但要注意的是,在城市改造中,艺术空间的拓展,既要继承城市的历史文脉,也要彰显鲜明的时代精神。

过去,深圳的“拓荒牛”雕像凝聚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兰州的“黄河母亲”雕像讲述了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的黄河文化故事。现在,艺术与城市的融合,也需要在彰显城市独特品格、涵养城市精神上下工夫。最近,西安地铁举办“地铁遇见博物馆”展览,通过文物复刻品、文创产品等形式,展示周秦汉唐文物,尽显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激荡着人们的文化自信。期待更多这样的探索实践,让艺术成为打造城市名片、塑造精神内核的一个重要支点。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今,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好不好、精不精”问题越来越凸显。让城市成为“开放的艺术馆”,让文化流淌在城市的毛细血管,用艺术滋养城市的神经末梢,将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一座座充盈着艺术韵味趣味的城市,也必将收获更多的认可认同,释放更多的自信活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