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影节短片单元评审团委员张大磊——(引题)

好的短片不是短视频(主题)

解放日报记者 简工博


【资料图】

短片也要具备一部电影该有的内容和节奏,最关键是能够看到作者很坚定地在表达一个东西

作为今年上海电影节短片单元的评审团的委员,导演张大磊坦率地说,好的短片不是短视频。

2016年,他的长片处女作《八月》蜚声海内外,讲的是国有单位改革中不得不剧变的普通家庭;今年爱奇艺“迷雾剧场”播出的剧集《平原上的摩西》,又让他迅速出圈,聚焦被意外的凶案改变人生的女孩和她成为警察的儿时好友。

出生于1982年的张大磊,作品委实不多。即便算上“第十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奖”这样的词条,豆瓣上收录与他相关的作品也仅仅16部,其中绝大部分是短片。他的短片《下午过去了一半》获得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短片评审团奖,有人给出高分评价,“清淡,就像没放盐的那种清淡。”

面对“短视频对影视造成很大冲击”的观点,张大磊用“我同意”三个字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这样的冲击关键在于短视频“影响人的认知”。

“短就要急于把事情讲清楚,急于去输出?不是这样的。”张大磊说,一个好的短片,它不是短视频。“短片也要具备一部电影该有的内容和节奏,最关键是能够看到作者很坚定地在表达一个东西。”

近年来不少短视频平台纷纷拿出流量扶持和激励机制,鼓励优质内容创作。但被问及“短视频平台能否加速优质创作产生”时,张大磊皱着眉头,又摸了摸下巴,“我不敢说。”在他看来,“至少现在还没有太帮助到更多好的短片产生。毕竟输出的平台不一样,可能短视频的功能性更强一些,和短片是两种东西。”

凭《嘉年华》《血观音》等电影受到关注的年轻演员文淇刚刚20岁,在本届上海电影节上带来了自己首次参与导演并主演的短片《她说》。张大磊刚刚看完这部电影,“作为第一部导演作品,表现手法、影像和声音设计等,很大胆。”他说,从技术、设备等层面说,如今拍摄电影比过去更容易了。短片的制作成本、拍摄周期等相对更可控,年轻影人可以以此作为入口尝试,“但是创作者坚定表达的东西必须要有”。

年初,张大磊执导的剧集《平原上的摩西》在爱奇艺“迷雾剧场”上线,口碑两极。爱的人赞它“于无声处听惊雷”,在社交媒体跟人争辩“不要当作悬疑片期待,这是一部文艺片”;嫌弃的人则认为“节奏奇慢”“故事没讲清让人看不懂”“丝毫没有悬疑感”。

尽管这是一部网剧,但张大磊“个人更看重艺术性”。在他看来,文艺片“门槛肯定有”,因为它不是观众惯常看到的影视作品讲故事的样子,“但这是正常的,文艺片也是正常的电影,看得多了就不会觉得有门槛了,还是需要更多机会去看。”

从去年的《胆小鬼》、年初的《平原上的摩西》再到最近的《漫长的季节》,有人将这几部品质上乘的剧集总结为“东北+悬疑+命运书写”模式。但张大磊直接否定了“模式”这样的说法,“‘模式’不恰当,最好不要成为模式。”在他看来,这样的组合形式“就是打开了一些新的局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