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9天7场奉上贝多芬作品教科书级演绎(引题)

76岁钢琴巨匠布赫宾德再访北京(主题)

北京日报记者 高倩

1981年,鲁道夫·布赫宾德第一次在北京举办独奏音乐会时,要先从维也纳飞至伦敦,再辗转抵达。装着演出服的行李箱被滞留在伦敦,那次经历窘迫而难忘。2023年,这位享誉世界的76岁奥地利钢琴巨匠再访北京,带来了一场黑白琴键上的“马拉松”之旅。

昨晚,北京观众期盼已久的布赫宾德再一次走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迎着全场掌声与注视,布赫宾德手扶钢琴向观众致意,随即把全部身心投入演奏中。贝多芬《F小调第一号钢琴奏鸣曲》在灵动的琴音中奏响,布赫宾德用9天时间、7场演出演绎32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的“壮举”拉开了序幕。

包括《F小调第一号钢琴奏鸣曲》在内,第一场音乐会上,布赫宾德还奏响了第十号、第十三号、第四号奏鸣曲。著名的第十四号“月光”奏鸣曲最后奏响,从开篇如梦般的朦胧冥思到曲终的热烈复杂,音乐会诗意而圆满地落幕,观众席间,喝彩经久不息。

布赫宾德深厚的音乐功底、不时从举手投足中透露出的幽默,无不令人叹服。“我卡着点买了这场演出票。”观众杨女士说。过去几年,国际大师的身影久疏于国内舞台,从事钢琴专业的她第一时间带着学习的心态赶来聆听。观众王先生更进一步,要一口气看完全部7场演出:“开票当天,我正在国家大剧院听一场艺术普及讲座,立刻跑到票台买了这次系列演出的第一套全票。对布赫宾德大师、对贝多芬的作品,我都想有更全面的了解。”

迄今,布赫宾德已经在世界各地近60次上演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音乐会。他与贝多芬的故事开始于童年时代。回忆层层剥茧,如同一段逐渐推进的画面:还是孩子的他和家人住在一间小公寓,公寓里摆了一架钢琴,钢琴上有收音机,收音机后面放着贝多芬的雕像。5岁时,他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是学校里最小的学生。“我在那里逐渐接触一些作品,特别是贝多芬的音乐,这为我之后的演奏打下了很深的根基。”布赫宾德说。

对于贝多芬作品,布赫宾德的演绎是公认的教科书级。他收藏了39个不同版本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乐谱,并用将近50年的时间不断寻找贝多芬的手稿,梳理他的书信、同时代的相关记载和报道,努力从历史纷纭的碎片里还原一个真实的贝多芬。“我们总是对一些大师名人有着坚固的刻板印象。”布赫宾德说。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贝多芬长着一头狂野的长发,英雄主义,愤世嫉俗,“但从他写给别人的信件中可以感受到,他其实一生都在追逐温暖,对所爱之人有着极为深刻的情感。所以,我会经常告诉我的学生,演奏作曲家的作品前,最好先去读一读关于他的书。”

如果想要全面地了解贝多芬,布赫宾德很推荐观众在欣赏那些著名作品的同时,来听一听他的钢琴奏鸣曲,这32首作品陪伴了他一生,蕴含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变化,“这将会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探索之旅。”哪怕已然对贝多芬如此熟稔,布赫宾德依然把9天内完成7场演出视作“挑战”:“无论这一系列音乐会是在一周还是在一个月内完成,只要想完成得出色,那就永远是一种挑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