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相关资料图)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实证千年商港 再现“海丝”繁华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代睿 综合文汇报、钱江晚报

3月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名列其中。

温州,古称东瓯,位于祖国东南沿海,是一座拥有千年开埠通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东晋建城伊始,温州城就与港口、江海密不可分,有着“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的美誉。温州因“控带山海,利兼水陆”,到了宋元时期,随着市舶管理机构的设置,温州一跃成为“百粤三吴一苇通”、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城。新中国考古奠基人夏鼐先生曾校注元人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周达观就是从温州港开洋去的古柬埔寨。

2021年,温州鹿城区在望江东路启动望江路下穿工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展开基本建设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至2022年,在逾400米长、15-18米宽的工程范围中,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被确认。遗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东段,温州古城朔门外,与世界古航标江心屿双塔隔江呼应,总面积20万平方米。

各类遗存以宋元时期为主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遗迹有古城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存、8座码头、1条木栈道、多组干栏式建筑、成片房址、水井等,并出土沉船2艘、数以10吨计的宋元瓷片以及漆木器、琉璃、砖雕等大量遗物。各类遗存跨度从北宋延续至民国,尤以宋元为主。

遗址南靠古城,北邻瓯江,经考古发掘,揭露了大量与古港、古城相关的重要遗存,年代从北宋延续至民国,以宋元时期为主。主要由东端水门头区、中部邻江港口区及西端南侧瓮城区三部分组成。

水门头区位于海坛山西北麓,由奉恩水城门以外、水门河沿岸两侧的各类遗迹群组成,包括陡门、桥梁、堤岸、斜坡式码头、成片房址等,遗迹年代及演变轨迹清晰。北宋石砌斜坡式码头建于海坛山基岩上,揭露部分长13米、宽3.5米。

水门河西边原为瓯江港湾,南宋成陆后出现成片房址,其中一组疑似元代浴所。

邻江港口区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为沉船、码头等遗迹分布区。两宋时期的突堤式码头,呈多级月台状,石边土心结构。其中3号码头长13.8米、宽4.3米,前部台地残留砖铺路面。

遗址发现2艘福船。其中1号宋代沉船残长12.4米、残宽4.1米,推测全长约20米。2号沉船仍在发掘。栈道遗迹位于瓮城北面,做工规整。据史料记载,栈道附近即馆驿所在。栈道以东分布多组干栏式建筑遗迹。

瓮城区发现早、晚两期瓮城基址及砖、石道路等遗迹。宋元时期瓮城城墙平面呈圆弧形,石壁土心,基址厚4米;明清时期改为方形,内外壁以条石垒砌,基址厚5.3米。瓮城外发现有三个时期道路及多条排水沟遗迹。

遗址地层中出土大量瓷片。集中分布的瓷片堆积多呈条带状,形成于元代。其中九成以上为龙泉瓷,基本无使用痕迹。其他还有建窑、青白瓷及褐彩绘青瓷等。遗址中还出土漆木器、琉璃器、贝壳、植物标本等丰富遗物。

温州处于古代航海有利季风带

温州古港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段,与最北端的营口港相距1142海里,与最南端的三亚港相距986海里,距离大致相当。与周边邻港几乎形成扇形等距的关系:北距上海港320海里、宁波港219海里;南距厦门港393海里、福州326海里;东南与台湾的高雄港、基隆港隔海相望。

除海岸线上的中心位置,温州的气候条件也比较适合港口发展。雨量充足、河流密布为水运打下良好基础;温和的气温、少雾不冻的深水阔江条件,使温州港成为风平浪静的天然良港。

温州处于古代航海的有利季风地带,宋代温州状元王十朋有诗云:“北风航海南风回,远物来输商贾乐”,形象地描写了中国东南沿海商船利用季风进行海上贸易的情景。此外,唐宋温州航海已掌握利用黑潮暖流带的技术。黑潮暖流即日本暖流,因透明度高、水深而呈现出暗蓝色,故称黑潮,从菲律宾吕宋岛东面海域开始,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向北流经宝岛台湾东部沿海,再由台湾和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之间进入东海,与其他潮流汇合,流向太平洋。日本暖流属上升流,从台湾岛东北进入东海,从而影响温州海域。其流速快、上升稳定、范围广、浮力大,且流向终年不变,是温州航海中的最有力因素之一。

宋元时期,温州港口、码头设施日趋完善。元代《永嘉重修海堤记》碑刻中描述的就是朔门码头一带:“温为郡,俯瞰大海,江出郡城之后,东与海合,直拱北门。”朔门码头滨临江海,位于城区北门外,地理位置优越。北门外这次出土的宋元时期瓮城呈半圆形,是当时瓯江码头客商行人进入城区必经之处。沿江一带则筑成“延袤数千尺”的大石堤,建有“以俟官舸”和“以达商舟”的两类码头,分别供官船和中外商船停泊之用。码头设施完备,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枕江为亭,榜其额曰‘四时万象’,候馆在焉,使指所临,长吏迎劳无虚日。”亭西南即为繁荣的城区,货物集散,商家熙攘,“百货所萃,廛氓贾竖,咸附趋之”。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地址 浙江温州

简介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是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系列遗迹重现了宋元温州港的繁华景象,是我国城市考古、港口考古的重大收获,为温州坐实龙泉瓷外销的起点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关键物证。

重现了温州千年商港盛况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重现了温州千年商港的盛况。码头、沉船、海量的商贸类遗物,构成了商港的核心元素。这与温州古城、世界古航标之一的江心屿双塔交相辉映,生动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北埠”港区“城脚千家具舟楫,江心双塔压涛波”的真实景象。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海洋考古、城市考古取得的重大收获,为温州坐实龙泉瓷外销的起点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关键物证。

南宋至明中期,龙泉瓷在外销瓷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被称为大航海时代之前我国推出的第一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品。温州凭借其发舶港口地位以及江海中转节点成为龙泉瓷外销的主要集散地和起点港。本次发掘揭露的码头遗迹群及海量瓷片堆积提供了关键物证。

朔门古港遗址是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突出价值,是“海丝”申遗工程的经典样本和支撑性遗产点。

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节点。世界106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的江心屿双塔与古港隔江呼应;宋代温州大型造船场紧邻古港西边的郭公山麓;东首海坛山建有海神庙、杨府庙(地方海神)、平水王庙。朔门古港集齐各大要素,遗迹全、规模大、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堪称国内仅有、世界罕见。朔门古港遗址填补了海丝申遗体系港口类遗产的关键缺环,发挥典型样本的支撑性作用,在人类航海文明史上具有突出价值。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承载着独特的海洋文化信息,蕴含着先贤们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内涵。

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特殊地理环境赋予温州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质。古城选址蕴含着港口优先的发展理念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古代温州渔、盐等海洋产业及工商业占有重要地位,又是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产品畅销海内外。南宋以叶适(墓址在海坛山南麓)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突破传统农耕文明重本抑末思想的束缚,主张“义利并举”,通商惠工,是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在思想领域的重大贡献,影响深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