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3中国诗词大会》落幕 专访康震揭秘“智囊团”
(资料图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2月3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落幕。这一季有很多新玩法,沉浸式读诗也给观众留下印象。比如“画中有诗”环节,强调生活中的诗意应用,帆布包、四面灯、餐垫等生活用品,成了展示诗词的灵巧画布。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专访了在节目中拥有多重身份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他表示,能在这个舞台上用自己不成熟的绘画,去极力展现诗歌的意境,同时,又用诗歌来表达对于绘画的阐释,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问:您怎样看待自己和《中国诗词大会》的关系?用一句诗,您会选哪句?
答:如果用一句诗的话,我觉得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因为诗词大会,一年一季,这就像牛郎织女一样,一年一次相会;在不做诗词大会的时候,我们大家也是彼此之间相互惦念。
问:您的“画中有诗”是节目亮点,诗和画在您心中有怎样不同的地位?
答:诗歌既是我的喜爱,也是我的研究对象。绘画,是我从小到大最为热爱的业余爱好,所以感觉能够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用自己不成熟的绘画,去极力展现诗歌的意境,同时,又用诗歌来表达对于绘画的一种阐释,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问:分享下您平时写字画画的偏好和习惯,以及您在节目中作画,需要怎样的准备?
答:我平时写字,喜欢写一些小楷大字。我喜欢画一些山水,也喜欢画人物,特别是人物肖像。大家看到我在屏幕上画的时候,好像三笔两笔就把它画出来,其实背后还是付出了很多。对画如何着色、怎么布局、采取哪种角度,都要做大量准备和琢磨。
问:出题带领大家沉浸式读诗,不辞辛苦入山林,外景拍摄的背后有什么花絮?
答:到祖国山河当中去寻找诗意的远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也是当时我给节目提出的。这里边有很多非常难忘的花絮,譬如说,我们在玉米田里掰苞谷,总是不能符合要求,一遍一遍重拍,最后都把人家苞谷都掰完了,才算拍完。比如,我们去庐山,当时车“跃上葱茏四百旋”,载着我们在里边使劲转,到最后把我们脑袋都转晕了。在新疆喀纳斯的禾木村,真实风景如画,但是十月份就非常非常冷,给我们冻得够呛,里三层外三层穿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