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代,多达十多个诸侯国在华夏大地上各自跑马圈地,拥地为王。每个诸侯国之间的语言、货币甚至是度量衡,都完全不一样,因此那时期的地方区域发展风格极为浓厚,这在出土的春秋战国文物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战国时期,华北一带有一个叫做“中山国”的小诸侯国,由于夹在齐、燕和赵等强国之间,毫无存在感,在历史上一直充当着打酱油的角色,甚至连史书都不愿费墨多记载几笔。但上世纪70年代,河北出土了一件来自中山国的古文物,却惊艳了世界!

70年代,我国许多地区正在实行农田农地的土整运动,各地在捣土掘地时,不断发现埋藏于地下的古墓,掀起了我国考古史上的一股考古热潮。大名鼎鼎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曾侯乙战国墓以及陕西秦公大墓等,均在这一时期因土整作业而被挖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