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货拉拉,货拉拉母公司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并更新财报数据。这家公司已经把“递表”练成了一门手艺。2021年去美国没戏,2023年两次港交所碰壁,2024年两次更新依旧失败,2025年4月第五次递交。五年五次,资本市场都快被它磨出老茧了。  盈利模式:搬家的生意,烧钱的逻辑  货拉拉的商业逻辑很简单:平台撮合司机和用户,抽取服务费,再加上一些广告、会员增值。看着很“互联网平台”,但问题是——这生意并不好赚。  司机端:佣金抽成有限,抽多了司机跑人,抽少了公司没钱赚。  用户端:价格敏感度极高,今天便宜5块,明天就换平台。  盈利点:主要靠高频订单撑规模,顺便卖点增值服务。但搬家拉货这种低频场景,撑起万亿级估值还是难。  财务数据:亏损连年,故事比报表动听  根据历次招股书披露,货拉拉的营收在增长,但亏损也很稳健:  收入端:近几年营收保持双位数增长,靠的是扩张和补贴,但边际效益在下降。  成本端:补贴、营销、技术研发都在烧钱,盈利迟迟看不到拐点。  利润端:还处在“烧钱换市场”的阶段,盈利模式能不能真正跑通,港交所和投资人心里都打鼓。  竞争环境:滴滴快狗之外,监管才是最大对手  货拉拉的直接对手是快狗打车,还有滴滴货运。三家在城配市场里卷得不可开交,补贴大战你方唱罢我登场。结果呢?司机没赚几个钱,平台也没赚几个钱。  真正的对手,其实是监管。9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的“约谈”敲打的正是平台的合规问题。说白了,港交所最怕的就是上市后出幺蛾子,被爆出反垄断罚单,这种风险对投资人杀伤力比亏损还大。  根据货拉拉递交的招股书显示,IPO前,身为公司创始人的周胜馥持有25.05%的股权,高瓴持股9.67%,红杉中国持股4.63%,红杉资本持有4.48%,概念资本持股8.34%,顺为持股6.91%,清流持股6.77%。  资本的德扑桌子,货拉拉的筹码越来越薄  周胜馥打德州扑克出身,讲究“allin”。货拉拉的IPO就像一手烂牌硬要梭哈:市场规模有,故事也能讲,但盈利迟迟没影子,监管风险却越来越高。五次IPO,前四次扑街,第五次正好撞上监管喝茶。港交所的门没关死,但能不能进去,全看货拉拉愿不愿意先把合规和盈利补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