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种邮资明信片,其中第2枚,名为《天文历算》,邮资图案为明信片大图的缩微图,面值60分。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算是最能让中国人自豪又最为世界称奇的,仅从明信片的图案可见一斑。
明信片空间有限,在方寸间,设计者安放了密集的信息量: 在明信片的显著位置上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用于天文观测的简仪和中国古代的计算机——算盘,图案背景则是南宋的《天文图》拓片、祖冲之算出的丌精确值、马王堆出土的哈雷彗星观测图帛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宋《天文图》拓片
引自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一书
马王堆出土彗星观测帛书
在中国古代,天文与历法、历算是不可分的。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农业大国,最早积累的天文学知识也是出于农事的需要。我们的先民被称为“全世界最坚毅的、最精明的天文观测者”。
自从有文字诞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观测天象,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转与气候、物候的变化,创造出了历法。
历法的创制,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明古国。
天文历法,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留下不少印记。《诗经》中就有许多篇章与此相关。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豳风·七月》)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大东》)
其他古籍,《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亦如是引用。
而专业的天文著作,则更是详尽精确。如《甘石星经》等。国际上有一个共识,认为凡是四百年以上的天象记录要数中国古代的观测记录最为靠谱。
天文、历算不分家,数学不好,没法搞天文。古代如此,现代亦然。所以,祖冲之、郭守敬莫不若此。……
用邮资明信片宣传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弘扬文化自信力功不可没。用集邮的方式进行科普,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