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快递包装在生产设计环节有哪些考虑?我们探访了一家循环包装生产企业,尝试寻找一些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知路科技(以下简称“知路”)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循环快递包装生产企业,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行业领域的佼佼者。知路成立前,总经理周红理已经投入多年精力在循环包装的研发工作,其办公室里摆满了为各头部快递企业、品牌商家设计的箱子,成为知路发展的重要鉴证。

知路循环快递箱

图 | 摄于知路科技

殊途同归的产品设计

2017-2018年期间,京东青流箱、苏宁漂流箱、顺丰丰BOX陆续面世,青流计划、青城计划、丰景计划相继出炉,在媒体报道中刮起了一阵快递包装“绿色革命”风。彼时,三家企业的循环快递箱选择了不同的材质(热塑性树脂、PP、牛津布+PVC),箱体结构设计上也各异,例如分别使用锁扣或拉链替代塑料胶带进行封装。

4年过去,循环快递箱经历了数次迭代升级,无独有偶,改良后的升级青流箱和丰多宝π-box都选择了更易回收的单一化PP材质、重量更轻耗材更少的中空板(丰多宝π-box为蜂窝板),并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免去锁扣、拉链等易耗材料的使用。

顺丰丰BOX和π-box

在降本增效中提升产品体验

**降本是驱动生产设计环节进行产品改良的重要因素。**作为京东物流的供应商,知路表示,单次消耗锁扣0.06元,按50万个箱子月循环5次计算,不使用一次性锁扣所节省的耗材费用可达180万元每年。

效率和体验的提升则是另外的考虑。对奔跑的快递而言,在派件单量的压力下,追求速度成为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重要原则,而目前循环快递箱主要采取用户当面拆箱后由快递员回收箱体的方式,直接增加了快件派送时长。据媒体报道,一名经验丰富的快递员单日可派件200件左右,按工作8小时计算,单件派送时间约为2.4分钟,而循环箱派送时长平均为8分钟,**同等条件下循环箱快件的派送效率只有普通快件的三分之一。**正因如此,通过结构设计实现一拉即开、一按即锁,减少锁扣环节的操作步骤,虽然只是细小环节的改善,在改善用户体验的同时,对效率提升的影响也弥足珍贵。

“相对于To B而言,To C所涉及链条的复杂度更高,知路选择的是专注于产品研发,在设计生产环节做精做透,为行业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包装容器解决方案。”周红理如是说。

无需锁扣的京东青流箱

为不同商业场景提供定制化设计

自2021年底《关于组织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发布以来,各寄递企业陆续开展了循环快递箱应用的探索,适用的场景和模式便是探索内容之一。根据应用场景和模式的不同,定制化的箱体结构设计也就应运而生,例如,知路与中国邮政集团共同推出的车牌循环包装箱,在形状规格上专门为车牌量身设计,目前已在杭州进行小规模线上测试。

另一方面,相较于C端循环快递箱的发展缓慢,B端循环包装呈现了更好的发展势头,除了快递行业内常提及的循环中转袋,在电商物流中用于上游品牌商和电商仓库间商品运输的周转箱产品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上游品牌的产品各异带来了不同的商业需求,即便是普通的形状规格,在细微处可能也需要调整,例如针对母婴产品,箱体需要使用食品级材质,而宠物用品则要求箱体采用透气性更低的结构设计。

在细分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配送签收要求较高的场景,相应进行循环包装箱的定制化设计,或许是循环快递包装有效落地应用的一个发展方向。

折叠不回弹的中通快递循环箱

图 | 摄于知路科技

产品设计如何支持共享共用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42.3亿件,可循环快递箱(盒)应用量达758万个。相比快递总量,循环快递箱所占比例仍然相对较小。在推进规模化应用的过程中,共享共用是业内和媒体常常提及的突破点,从企业内部运转的小循环到不同企业间共享的大循环,进一步降低逆向成本和提升周转效率,成为众人期盼的大势。

然而,社会问题的商业化解决需要考虑的复杂性更高。譬如,共享共用意味着箱体规格外观的标准化,而从商业角度考虑,不同快递企业有各自品牌标识露出的需求,《快递循环包装箱》等拟出台的标准将对基础要求进行规定,但包装生产企业需要在设计环节提出更进一步的创新方案。再者,共享共用需要政府、不同快递企业、末端网点驿站、消费者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实现周期较长、难度较高,从循环快递箱设计的角度,需要融合RFID等技术以匹配信息溯源系统,为实现跨平台运营提供基础支撑。

苏宁曾在2018年推出共享快递盒回收站

多种解决方案并行的未来

在可预见的未来,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将受到持续的关注,多种解决方案并行是必然的结果。循环模式无法单一应对所有的快递包装问题,单一的循环快递箱产品也无法适用所有的商品运输,关键是找到循环快递箱各自适用的商品品类、运输场景。

目前循环快递箱应用主要是选择同城快递等区域性场景进行尝试。此外,部分快递企业也已计划推进试点循环快递箱的终端共享回收模式,尝试改善高丢损率、运营效率等难题,但仍需时间验证。

鉴于跨平台运营的复杂性,在各物流快递企业体系内先行探索循环快递箱应用的适宜场景,在局部范围内先实现循环快递箱投放数量的规模提升,让循环快递箱更加可见,或许是目前可行的发展路径。

-End-

编辑:摆脱塑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