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止会在山林、麦田、草地撞见野猪,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你也难以避免会和它们不期而遇。
想象一下:
可能你是走在南京河西 CBD 的市民,“二师兄”就这样冷不丁地闯进了你的生活;
【资料图】
可能你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奶茶店员,突然耳畔就响起了《西班牙斗猪曲》,开始了与猪的缠斗;
可能你正下了高数课孤单地走在校园里,一对野猪突然出现,耳鬓厮磨,那甜蜜的画面冲击着你的心灵:猪都有对象,而我……
被皮糙肉厚的野猪武力碾压并不丢人,毕竟大多数人遇到野猪也只有抱头鼠窜这一种选择。
但野猪属于高智商动物,在许多研究项目中都能快速地完成学习和记忆任务,不仅能轻松识破人类布设的陷阱,甚至还有团伙合作的意识。有动物学者这样描述猎捕野猪的困难:“野猪非常聪明,如果猎捕没有一击即中,那它就会产生警惕,必须要更换另一种猎捕方式才能再次捕捉。”在一些案例中,面对持枪射击的猎人,野猪甚至能在短暂的交锋中学会如何逃离射击区域。
更令人惊叹的是,一旦野猪被陷阱捕获,路过的野猪有可能拔刀相助,对同伙施展救援。
猪发展出了同情心?
说起来有点离谱,野猪救野猪,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
根据一篇发表在 Scientific Reports 上的研究报道,野猪间的救援行动干净利落,手法专业,甚至还忙里偷闲对其他围观野猪进行一场教学活动 [1] 。
研究人员将相机架在一个简易的野猪诱捕器前,晚上 11:21,两只涉世未深的幼年野猪被玉米棒子吸引,干饭时触发机关,被锁在诱捕器中。
图源 Observation of rescue behaviour in wild boar
诱捕器的门后卡着一根只能从外侧挪开的木棍,挪开木棍后就能放出野猪。一个小时后,笼中吼叫的野猪终于吸引到了一群同类,包括一只成年母猪和七只小猪,考虑到被困小猪的年龄,研究人员也猜测母猪可能是它们的母亲。听到被困小猪痛苦的嘶吼,成年母猪开始手法娴熟地拨弄前门上的木棍。
图源 Observation of rescue behaviour in wild boar
10 分钟后,前门木棍被完全移开,前门微开,随后成年母猪又开始对后门的木棍故技重施。
图源 Observation of rescue behaviour in wild boar
最终陷阱里的两只野猪被全部解救,路过的七只小猪也现场观摩了整个“路见不平,拔棍相助”的救援过程。
图源 Observation of rescue behaviour in wild boar
在历时 29 分钟的救援中,该“惯犯”动作迅速,同时,成年雌猪显然意识到了这次行动的危险性,它始终竖起毛发,展示出恐吓、威胁的战斗姿态。
但这场冒险救援的惊奇之处不仅仅在于野猪的超高智力,还有野猪“奋不顾身”的表现。自救往往只关乎本能和聪明,但援救他者却需要更加复杂的因由。
并非所有的“互助行为”都能称为动物间的“救援”。理论上说,能够被科学家们承认的动物间救援行为,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2]:
被困者必须处于痛苦和受到威胁的状态,例如受伤或死亡;
营救尝试对施援者来说存在巨大的危险;
施援者的行为存在主动意图;
施援者在救援中不会得到食物或交配等实质性的直接奖励。
也就是说,救援过程需要存在一定的牺牲冒险精神,正因如此,救援行为也被认为是一种极端的“亲社会行为”(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这样的现象只在少部分动物群体中出现过,包括灵长类动物,以及蚂蚁、老鼠、座头鲸、狗等等 [1] 。
救援行动只在少部分动物中出现过丨资料整理自文献 [1]
为什么救援行为仅仅在少部分动物中存在?难道“猪救猪”的类似行动,是被更高级的一种生命本能驱使着吗?
同情?还是一时“手欠”?
理论上说,个体生存的本能应当是保持自身基因的延续,救援的同时也意味着死亡的风险,必定是有更复杂的原因驱使动物做出违背生存意愿的决策。
关于这背后的原因,科学家们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猜想:
别想太多,动物的“救援”只是因为一时手欠
似乎对于人类来说,更愿意为动物有人情味的行为附加美好的道德意愿,比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而科学家们总喜欢做出解释击碎滤镜:羊羔跪乳是因为小羊站着吃不到奶,乌鸦反哺是因为古人眼神不好,错把灰色毛发的幼鸟看成老鸟。
而对于动物为什么会做出救援的行动,一部分“直男研究员”给出猜想:可能只是一时手欠,对陷阱好奇罢了。
研究者们记录了这样的画面,部分小鼠在拨弄陷阱并解救同伴后,自己反而却钻了进去,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陷阱的危险性。可能对于小鼠来说,与其说是因同情而救援,不如说是自己也想钻着玩玩,恰好解救出同伴而已 [3] 。
动物救援出自同情心
但更多的研究结果和实验观察都在暗示,动物救援的背后,可能是因为感知到了同伴的痛苦情绪而激发的同情行为。
在前文中的实验里,小鼠在救助同伴脱困后,却又钻入陷阱自投罗网,很有可能是小鼠并没有察觉到危险,而一旦察觉到同伴陷入危险,这些动物则会焦急地采取救援行动。
有研究表明,大鼠在同时面对两个被困在陷阱的同类,会优先解救具有生命危险的同类,例如在水中挣扎,表现痛苦的大鼠 [4] 。科学家们分析,正是因为大鼠能够意识到同类的危险和痛苦情绪,才会采取行动优先解救它,这也是动物存在同理心和同情心的表现。
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我忍不住好奇:当主人晕厥、摔倒或者处于危险状态时,宠物会不会尝试实施救援呢?
我尝试晕倒,猫没有反应。被自己亲手养大的猫猫如此冷漠对待,忍不住破大防。
结合先前的科学研究结果,第二次我尝试抽搐一段时间,尽量向猫展现痛苦,观察它会不会采取行动?
尽管猫对我的抽搐表现出了明显的关心——走来走去,观察并闻嗅,但也仅能表明当我处于明显的危险状态时,猫可能察觉到了异样,却不具备救援能力(这一点和野猪比差远了)。
虽然目前对于动物间相互救援的行为原因依旧没有定论,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动物和人一样,在面对危险时,拥有帮助他人的爱与勇气。
至于你,会更愿意相信哪种猜想呢?
参考文献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355341/#CR15
[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585494/
[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677799/
[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964095/
作者:赵元羚
Cloud 对本文编辑亦有帮助
果壳(ID:Guokr42)
如需转载,请联系 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