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作品中,长着触角的外星人驾驶飞船造访地球,扣人心弦。而寻找外星生命堪称吸引着人们探索宇宙的最大诱惑之一。
银河系的演化史十分漫长,假如有其他智慧科技文明存在于类似地球的星球上,这些文明和地球文明会有什么不同呢?
众所周知,银河系中,大多数恒星都要比太阳“老”几十亿岁。这样看来,大多数外星生命的进化时间应该会比地球人更久远。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证明,最古老的恒星已经存在137亿年了,而地球“仅”形成于46亿年前。形象地比喻,人类很可能只是“部落里的孩童”。除非所有更高级的文明最终都走向了自我毁灭,否则,外星文明有足够长的时间优势,发展到比地球人更高级的阶段。
为方便寻找存在生命的外星球,科学家往往假定它要有和地球相似的环境。虽然这样显得想象力有点贫乏,却是地球人唯一靠谱的“起点”。直到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才确定在太阳系外存在其它行星。截至今年3月,借助足够强大的天文望远镜,已被认定的太阳系外行星总数突破5000颗。
让天文学家惊奇的是,太阳系外类木行星(与木星相似)并非在距离恒星遥远的轨道上。相比太阳系行星,那些行星的轨道总体上更靠近各自的恒星,很多甚至比水星更近。研究者还发现,太阳系外行星的轨道普遍是非常扁的椭圆,和太阳系行星轨道的近似圆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观点认为,在太阳这样的恒星周围,不可能在如此近的位置形成巨行星。太阳形成之初,质量较轻的气体(如氦气和氢气)是构成巨行星的主要成分,它们会被强烈的太阳风从太阳系核心位置“吹跑”,根本来不及形成像木星这样的“大块头”。
【资料图】
而在其他恒星系中,本来也应该是在类似太阳到木星的距离形成巨行星的,但那些巨行星要么逐渐向恒星移动,要么被外力“扔”回恒星系内部。
至于巨行星向恒星移动的原因,可能是高密度的原始星云妨碍了巨行星公转,迫使巨行星“内陷落”,轨道半径也越来越小。还有可能是多个质量相近的巨行星同时形成,但没有一个巨行星起到引力主导作用,因此整个系统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引力此消彼长,两个或者多个巨行星彼此碰撞,把巨行星撞向离恒星更近的区域,或者被抛出那个恒星系,成为“流浪”在星际间的自由行星。
通过计算发现,像地球这种和恒星距离合适、保障液态水存在的行星是不可能出现在上述巨行星群体中的。在距离恒星很近的区域,巨行星不会存在类地行星的稳定轨道。如果距离恒星很远的话,巨行星轨道倾向于椭圆形,会造成强大的引力扰动,所以像地球这样的“小个头”不可能在稳定的轨道上保持很长时间,巨行星“邻居”会迫使它脱离轨道,被“抛”进宇宙的深渊。
截至目前,地球人难以亲眼目睹太阳系外行星,更多是依靠间接方式发现,虽然了解到它们的某些特征,但还远远不能证明这些行星上存在生命。所以说,太阳系外行星的更多奥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