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家老普林尼曾说过:在一块欧泊石上,你可以看到红宝石般的火焰、紫水晶般的色斑、祖母绿般的绿海,五彩缤纷、浑然一体、美不胜收。如果能让恐怖的骨头变成灵动的欧泊,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在“让自己的尸骸变成欧泊”这件事上,不少动植物已经做出了成功的榜样:

澳大利亚闪电岭产出的动植物欧泊化石

澳洲龙虾祖先的断臂化石

把尸体变欧泊,一共分几步?

埋葬于澳大利亚闪电岭

欧泊,作为一种美丽的宝石,不是在哪都能形成的。所以建议你现在找一个有足够好的地质条件、可以孕育欧泊的地方,把自己埋葬在那。

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地方,没关系,还有另一个办法:穿越回6600万年前的澳大利亚闪电岭(Lightning Ridge)。目前所有的欧泊化化石,仅在这附近有产出,其中包括蜗牛、贝壳、动物的牙齿、骨骼,甚至还有植物的果实。

闪电岭是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内陆小镇。“闪电岭”这个名字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据说得名于一个不幸的事件:一个农民和他200只羊在此地,突然被闪电击中。而在距今一亿年前的白垩纪,闪电岭所处的位置是浅海区,恐龙和其他古生物在此繁衍生息。

有变成化石的条件

要知道,自然死亡后变成化石、哪怕是普通化石,难度都很大。动植物死后,遗骸要被迅速埋葬,不能被其他生物或者外部条件破坏,也不能腐烂太厉害,这样化石才能完整、细节完好。同时,埋藏环境要稳定,泥沙要十分细腻。

然而,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遗骸能变成化石的几率是很低的。

菊石化石。坚硬的骨骼和牙齿是最常见的化石

倒模

化石可以分为四类: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分子化石。

欧泊化化石基本都属于模铸化石,形成过程类似于倒模铸造:动植物残骸在漫长的时间里被侵蚀掉,而周围泥沙细腻坚固,完整地保留了残骸的外部形态,形成空腔;然后,富含钙质的液体渗入残骸空腔,逐渐沉积最终填充满整个空间。

澳洲闪电岭特天独厚之处在于,这里的渗入流体富含二氧化硅胶体。渗入残骸空腔的二氧化硅胶体流体逐渐沉积,填满整个空间;然后气候的干湿交替变化,造成地下水面的上升和下降, 水面的下降使氧化硅溶液浓缩,最终完成硅化化石(也就是蛋白石)化的过程。

其实,到这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万里挑一的变彩

欧泊是具有变彩效应的蛋白石。蛋白石常见,但只有万分之一的蛋白石才会有变彩效应。这要求沉积下来蛋白石结构中的二氧化硅粒径一致, 而且微粒的大小在150~ 400纳米之间、在400~700 纳米范围内可见光发生衍射作用产生变彩。

这,就只有上帝才能控制了。

澳大利亚产欧泊化贝壳化石

万事俱备,只差时间

澳大利亚欧泊被称为“沉积型欧泊” , 主要赋存于中生代盆地沉积岩中。中生代的年代为2.52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所以尸骨形成的欧泊化石,至少埋藏了6600万年并且不被地质活动破坏——这种几率低到无法估量。

能被化石化的,大都是牙齿、下腭等比较坚硬的部位。人类最有可能被保留下来的,恐怕只有一副欧泊牙齿了。

澳大利亚产欧泊化哺乳动物的牙齿

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单孔目哺乳动物-STEROPODON GALMAN。 早白垩纪,1.46亿年前。 原始的骨骼和牙齿材料已经消失,完全被蛋白石取代,保留了每一个细节。

如果这些磨难,你(的尸体)都坚持下来了,最终会是什么样呢?

你和你的食物,都有资格陈列在博物馆里。

在悉尼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真有一段化作蛋白石的化石,一只来自三叠纪的蛇颈龙。它的脊椎和大部分骨骼都已经蛋白石化。这头蛇颈龙类严格来说是幼年上龙,也叫短颈蛇颈龙,被取名艾瑞克。据说在它的胃里还发现了一条欧泊化的鱼,取名为“旺达”。

“Eric”得名于Monty Python的一首歌Eric the Half-a-Bee,而旺达则来自剧名A Fish called Wanda

这块在澳大利亚闪电岭附近Wee Warra矿区发现的恐龙化石,2018年3月被认为属于一种新恐龙Weewarrasaurus。图为有欧泊变彩的上腭部分。

讲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依靠自然的力量完成欧泊化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现在是科技的时代,你要你愿意,把骨头倒模了,想什么化都行,把坚硬的贵重材料熔融之后灌进模具就可以了,黄金化、铂金化,灌上三氧化二铝甚至可以红宝石化……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作者:曲直

文章图片来源于澳大利亚欧泊自然博物馆:http://www.australianopalcentre.com/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