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园里,一场《我的挑战深渊极限的故事》报告正在进行。演讲者是“蛟龙”号总体与集成项目负责人、第一副总设计师,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崔维成。
作为9次深入海底的“载人深潜英雄”,也是挑战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万米海底追梦人”,崔教授的讲述,受到了现场观众“追星”般的热捧。
这是鄞州扩大“朋友圈”,打造“科普圈”的一个缩影。
(相关资料图)
作为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也是宁波市唯一,鄞州坚持大科普理念,全方位调动社会资源力量,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科普典型亮点与“金招牌”。
一张手绘地图串起70家科普文化场馆
“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有科协组织、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
让科普尽在身边,在鄞州这并不只是一句口号。
鄞州科协按“一社(村)一特,一街(镇)一品”理念,形成大型场馆、专业场馆、村(社区)科普馆、农业科普馆(基地)、学校科技馆、流动科技馆、企业科技馆、“点”状微科普馆等八大类全覆盖的特色实体科普文化场馆体系。
如今在鄞州,仅市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就有27家。随着科普“朋友圈”不断扩大,2021年鄞州区科协发布宁波首张集合辖区科普资源的线上“科普地图”,囊括全区特色鲜明、不同主题的科普文化场馆。
这些场馆都有哪些特色?中国科协公布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其中位于鄞州区的宁波科学探索中心、周尧昆虫博物馆、宁波海洋世界等3家单位榜上有名。而这3家单位,也是“科普地图”显示的场馆之一。
其中,宁波科学探索中心是全国首家以“探索”为主题的大型互动式体验科普场馆,全馆展品总数425件,均为互动体验和动态演示型展品,还有浙江省最大球幕影院;宁波海洋世界是宁波唯一一家展示海洋生物、宣传海洋知识的专业海洋馆,拥有200多种、2万多条(只)海洋生物;周尧昆虫博物馆是鄞州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座昆虫博物馆,不久前刚刚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馆内各类标本、模型、书画等藏品超一万件。
通过扫码进入线上鄞州科普地图,地理方位、交通路线和场馆类别一目了然。点进场馆,包括视频、音频、门票信息、开放时间、地址导航等场馆的信息一一呈现。
同时,发布的科普活动信息,让科普爱好者能及时掌握场馆动态与活动消息;开展的线上线下打卡积分活动,满满仪式感增强了市民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
一张图串起特色鲜明、主题分明的科普文化场馆,将鄞州“15分钟科普圈”落在实处。
服务重点人群打造科普亮点品牌
“科普圈”已经形成,该如何深入基层?青少年和老年人无疑是两大重点群体,由此也涌现出不少亮点品牌。
2022年,鄞州区科协启动科普资源助力“双减”专项行动,打造“科学风车”品牌项目,联合特色科普场馆,将精心设计的科学探究课程送进校园,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持续开展馆校双向双进活动。
截止2022年底,“科学风车”已顺利完成“海底两万里”、“农场主的生活”等主题课程,“空天探秘”天文活动、“气象万千的科普”等主题讲座,“执着的屠呦呦”科普剧等20余种类型的活动,向辖区内105个社区输送近200场次活动,累计参与活动人数达24000余人。
2023年,“科学风车”总结经验再出发,将向农村学校和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倾斜,并增加科普迎亚运、海洋环境等热点知识,在节假日期间为青少年送科普到“家门口”。
而鄞州区新推出的“科学蜂巢”社区科技星火计划,以“科学蜂巢”科普志愿者联盟为品牌,开展面向社区,以6~12岁青少年(或以一老一小亲子方式)为对象、以科技制作和互动科技实验为主的科普活动,播撒科技星火。
针对科普的另一重点群体,鄞州区精准设计培训体系,推动老年人融入智能社会。
根据老人们的智能手机使用水平,鄞州开设基础班和提高班,以满足不同群体对智能手机操作的差异需求;考虑到老年人眼睛花、理解慢,特意编印书面教材,用于课堂教学。
据统计,2017年至今,鄞州区送教遍及145个社区和132个村,已有超7万名银龄老人接受智能手机培训。
在鄞州,科普工作也善于结合本土优势。被称为“院士之乡”的鄞州,拥有鄞籍院士45位,数量居全省各县(市、区)之首。鄞州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科学家精神教育资源,讲好本土科学家故事,让科学家精神被看见。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