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几十年来,我国石油专家秉持求是与创新的科学精神承前启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研究者,他们相继奉献青春力量。如今,李凤霞已经接过了三十多年石油勘探开发的接力棒,她总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作者。”然而,正是无数个这样的工作者聚集在一起,成就了接二连三的技术突破。而她也是团队中的“团宠”李姐。


(资料图)

李凤霞个人照

守着石油瓶子,端住能源饭碗

李凤霞是“石油二代”,她的父母也是石油工作者,自幼跟随父母在采油厂矿上生活,因此她对油田有着特殊的感情,而这段经历也成为了日后职业选择的方向启蒙。大学时期,她选择石油专业,立志跟着父辈们一起做石油开发工作,探索这不可或缺能源的奥秘,干出一番事业。

油气流在地下不能够直接流动出来,因此需要通过地面打压把地下石头打碎使油气流出来,李凤霞的团队攻关的过程就是这项技术,一方面计算用多大的力压开底层,另一方面研究用什么样的流体将石头打碎。去年一整年,李凤霞在外出差长达180多天,然而她一直没有想过放弃,经常说:“你要做,你就做好。”

李凤霞在普陆3井查看压裂液罐

李凤霞在办公室伏案工作

汇集百家之长,聚焦重点领域

“不是一个人努力,这是一个团队的合作。”这是李凤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所带的团队有21人,主力军是80后,90后占比也接近1/3。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领域,大家齐心协力、攻坚克难。

李凤霞团队从事的石油勘探开发是处在开发的末端工程,之前的工作模式是接力棒式分解工作,每个过程之间连贯性较差,地质和工程会经常打架互相推诿责任等。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后期采用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式,前期了解地质测井、勘探井口地下储存特征作为依据,后期工程技术对策针对性结合,有效加强团队合作。

“我不喜欢大家把我挂在高的地方,熟悉我的人都叫我李姐。”团队里的小朋友们经常形容李姐既像“老师”又像“妈妈”,工作时她在实验汇报上严格要求,生活中她又细心嘱咐,与同事们一起追剧看小说、聊天放松。“每次一说我要退休了,他们就是不答应,说我们要返聘到你,你是我们的主心骨。”

李凤霞与团队攻研压裂技术

焦头烂额从不放弃,不屈不挠反复尝试

页岩油气的开采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一是定位,确定有油气的位置;二是设计开采方案,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三是工程队具体实施取出油气,简单概括就是三大重点难题:勘探—开发—工程。而李凤霞团队参与的就是开发与工程环节。

“我们油气勘探的领域越来越多了,虽然做了近30年,就是越做越难。”

李凤霞在从业的过程中也是挫折不断,有时也会挨领导的批评,她在面临这些难题时也经常抓耳挠腮、心事重重。每当这时候,她就想起母亲身上的无论遇到什么大事都会很乐观积极应对的性格,“没有说过不去的,或者是天大的事情,你解决不了的。”她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停地琢磨才能够成功,不断思考、锲而不舍最终才能解决困难。“做的时间越长,就觉得对这个专业反而更喜欢。”

李凤霞与同事在实验室研究地质样本

团队当“团宠”,家中做战友

李凤霞的爱人与她是同一个专业,两人经常交叉出差,但漫长的异地生活没有拉开一家三口的距离,反而加深了他们的感情。偶尔出差开会,还会碰巧前往同一个目的地。这些生活的惊喜也让二人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人生五十载,李凤霞有着自己的处世哲学。对于自己的孩子,她严而不苛,有要求而不过多约束。对于青年一代,她也有寄语,“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和那个时代的差异会不一样,但是要做就做好,把自己真正的本事学出来。”

李凤霞与爱人

心之所向,用脚丈量,石油攻坚,半部人生。石油勘探开发的技术创新正是这些心怀梦想,踏遍山河的青年人不断试错闯出来的,他们坚守祖国石油瓶,端好能源金饭碗,把握着时代经济发展的脉搏。

审核专家:张 开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监 制:战 钊

策 划:林佳欣 蔡 琳 焦子原

编 导:林佳欣 卜 郁(实习) 张柳艳(实习)

播 音:李泽华

制 作:刘紫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