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稳粮增收、以渔促稻、生态环保”精神的指导下,稻田种养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与传统的稻田养鱼不同的是,现代渔业科技的发展为这项传统的产业的更新提供了新的契机,使其在养殖技术、品种、模式等方面百花齐放。

从品种来看,以前稻田只养四大家鱼;现在养蟹、养鳖、养泥鳅、养黄鳝、养青虾、养田螺……从模式来看,以前稻田养鱼是一种人放天养的古老、传统养鱼模式;现在科技人员针对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需求和特点,进行了集成、创新,示范并推广了“稻蟹共作”“稻鳖共作+轮作”“稻虾连作+共作”“稻鳅共作”“稻鱼共作”等多个典型模式以及配套关键技术。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撑下,稻田既能保持水稻亩产1000斤以上,同时还能增收水产品;亩均增效1236元-24728元,平均增效50%以上;稻田农药使用平均减少48.4%,化肥使用平均减少62.9%。在减少了生产成本的同时,还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稻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资料图片)

哪些水产品能养在稻田里?

图片由吴青老师提供

稻田养鱼。稻田种养鱼类一般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类。稻田养鱼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以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科研人员研究认为,稻田养鱼应以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鱼和尼罗罗非鱼等。

图片来自中国水产学会资料

稻田养蟹。根据水稻和河蟹共生的原理,将水稻种植和河蟹养殖结合起来。河蟹在稻田中活动、觅食,不仅起到中耕、除草、增肥、增氧的作用,而且减轻了病虫害,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稻田则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稻蟹双丰收,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图片来自中国水产学会资料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稳粮增收、以渔促稻、生态环保”精神的指导下,稻田种养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与传统的稻田养鱼不同的是,现代渔业科技的发展为这项传统的产业的更新提供了新的契机,使其在养殖技术、品种、模式等方面百花齐放。

从品种来看,以前稻田只养四大家鱼;现在养蟹、养鳖、养泥鳅、养黄鳝、养青虾、养田螺……从模式来看,以前稻田养鱼是一种人放天养的古老、传统养鱼模式;现在科技人员针对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需求和特点,进行了集成、创新,示范并推广了“稻蟹共作”“稻鳖共作+轮作”“稻虾连作+共作”“稻鳅共作”“稻鱼共作”等多个典型模式以及配套关键技术。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撑下,稻田既能保持水稻亩产1000斤以上,同时还能增收水产品;亩均增效1236元-24728元,平均增效50%以上;稻田农药使用平均减少48.4%,化肥使用平均减少62.9%。在减少了生产成本的同时,还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稻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哪些水产品能养在稻田里?

图片由吴青老师提供

稻田养鱼。稻田种养鱼类一般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类。稻田养鱼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以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科研人员研究认为,稻田养鱼应以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鱼和尼罗罗非鱼等。

图片来自中国水产学会资料

稻田养蟹。根据水稻和河蟹共生的原理,将水稻种植和河蟹养殖结合起来。河蟹在稻田中活动、觅食,不仅起到中耕、除草、增肥、增氧的作用,而且减轻了病虫害,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稻田则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稻蟹双丰收,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图片来自中国水产学会资料

稻田养虾。虾在稻田里不停地行动、觅食,能够帮助稻田松土,还能吃掉田中消耗肥料的野草和其他水生生物。这不仅节省了除草劳动力,消灭危害人、畜的蚊蝇,还能获得优质水产蛋白,增产增效。

稻田养殖小龙虾 图片来自中国水产学会资料

稻田养鳖。一方面,稻田能为鳖生长提供良好的场所,生活环境好,摄食、晒背范围大,鳖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另一方面,鳖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稻田养鳖不能施化肥和喷洒农药,其稻谷为有机稻谷,产出的是优质的有机粮。

稻鳖共生 图片来自中国水产学会资料

稻田养蛙。利用稻、蛙的自然共生关系,充分发挥稻与蛙之间的互利作用,把水稻种植与蛙类养殖有机结合,达到增产增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稻田养蛙方法简单,效益可观。

稻蛙共生 图片来自中国水产学会资料

稻田养鳝。这是一种对水稻田进行充分利用的种养结合生产方式,选择单季稻田为佳。黄鳝原产于稻田中,稻田中天然饲料比较丰富,水稻又是天然的遮荫物,水深也正好符合养鳝需要。因此,水稻田最适合黄鳝生长。而黄鳝在田中钻洞栖息、疏通土壤、捕食水生昆虫,也有利于水稻生长、减少作物病虫害。实践证明,稻田养鳝,水稻一般可增产10%以上。

养殖黄鳝 图片作者提供

稻田养泥鳅。在一些水源充足的山区农村,稻田养泥鳅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致富门路。水稻田里的微生物和田里的幼虫是泥鳅爱吃的饲料,泥鳅的排泄物又能肥田。因此,采用水稻田饲养泥鳅,不但能促进水稻丰收,也能促使泥鳅高产。

除了养鱼,在稻田养鱼加养鸭,构成“稻、鱼、鸭”复合型的农业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典型的模式。在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利用有限的稻田资源,进行着“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传统农业生产。从江“稻鱼鸭”农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凭借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农业复合生产模式、古朴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功入选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2013年,农业农村部将其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当地科技人员积极探索,改进了古老的从江侗乡稻鱼鸭模式,使之更科学、合理。其改进模式在周边县市得以大力推广,已初具规模。

从江“稻鱼鸭”图片由贵州水产学会提供

这么多水产品可以在稻田里养,而且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好,你没想到吧?每一个品种,以什么样的模式和技术进行养殖,科技人员都已经研究并总结了出来,并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一篇文章无法涵盖到这一技术的方方面面,如果你想学习稻渔综合种养,现在正是好时机。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22〕22号文件明确指出:到2025年,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水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集成创新一批绿色高效典型模式、建设提升一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壮大一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推介打造一批稻渔综合种养相关知名品牌。到2035年,实现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范、产品优质、产地优美、产区繁荣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作者:刘雅丹(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助理)

审核专家:代国庆(中国藻业协会秘书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