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工作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职场人群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职场抑郁症患病率也不断升高。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潮新闻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黄满丽教授,聚焦职场抑郁症患者,呼吁社会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并倡导科学的治疗理念和手段。

难以启齿的副作用迫使他停药


(相关资料图)

黄满丽介绍,职场抑郁症患者,往往背负家庭的责任以及社会的压力,对社会功能的恢复、以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等都有着较高需求。

然而,当前抑郁症的治愈率整体尚不理想,大量患者仍长期存在残留症状,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复发风险陡增;而药物不良反应也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又一重要原因。

45岁的陈建(化名)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光鲜的背后却有不为人道的心酸。

四年前,因儿子叛逆以及与妻子教育理念冲突,他出现心烦、焦虑、失眠等症状,当时没重视,半年后,逐渐转变为情绪低落,兴趣动力不足,还伴有头痛,疲乏等躯体症状,这才就医并被诊断为抑郁症。

服用传统抗抑郁药物后,陈建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了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又把他推入另一个深渊——性功能障碍。因不堪忍受副作用,服药半年陈建便自行停药了。

但就在半年前,陈建的抑郁症再度复发,这一次症状更重,彻夜失眠伴随头痛,工作决策时犹豫不决,认知功能严重下降,受困于种种症状,陈建对于公司事务几乎撒手不管了,与妻子和儿子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黄满丽教授在看诊

抑郁症创新药为他带来了新希望

在家人的陪伴下,陈建来到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并找到黄满丽教授看诊。

陈建向黄满丽坦言自己的顾虑:“因为之前药物的副作用,夫妻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感觉自己失去了做男人的尊严,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治了。”他希望在不影响性功能的前提下,既能缓解情绪症状,又能缓解头痛等躯体症状,尽早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黄满丽指出:“性功能障碍是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往往成为治疗的‘绊脚石’,易引发治疗中断,加剧复发风险。”结合患者的主诉和症状表现,黄满丽建议其服用新上市不久的抗抑郁创新药若欣林(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抑郁症有着复杂且多元的症状表现,其多维症状受到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三种神经递质的共同影响。若欣林对于这三种神经递质均有再摄取作用,从而能够更全面地缓解症状。此外,若欣林的安全性较好,对于血压、性功能障碍、体重、睡眠的影响较小。”

在医生和家人的共同帮助下,陈建再次开始积极地接受治疗。据介绍,其在接受若欣林治疗2周后,焦虑和失眠的情况得到改善;4周后头痛缓解了;两个月后,认知功能恢复到病前的水平;这一次他没有遭遇难以启齿的副作用,也在家人的支持下不断提醒自己调整心态,开始着手解决公司经营面临的困难。

“以前整个人是很压抑低落的,现在的感觉是整个人轻松不少,对快乐的感知又回来了。在我这个年纪,面临着来自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抑郁发作时,我觉得这些压力把我彻底击垮了,但现在,我相信自己能够逐步处理好。”

针对陈建的自述,黄满丽进一步解释道:“传统抗抑郁药的作用靶点,多集中在调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两大神经递质,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多巴胺能,而抑郁症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是快感缺失,背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对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调控。若欣林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且对于认知能力、疲劳、焦虑等其他维度的症状也有改善作用,有望满足职场患者更高的治疗需求,助力其回归社会。”

专家:全程规范治疗要高度重视

陈建的坎坷治疗经历是众多职场抑郁症患者的缩影。

黄满丽告诉记者,尽管通过规范化治疗,许多抑郁症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但因为病耻感、认知、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治疗过程中早期停药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也导致很多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治疗,复发率很高。

她强调,抑郁症患者要重视全程系统规范治疗,包括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在急性期用药快速改善症状并尽量恢复功能水平后,还要继续用药巩固和维持一段时间,让身体和心理有一个康复的过程;巩固期治疗则要密切警惕复燃风险,不要轻易减药停药;完成了巩固治疗,就能进入维持治疗。维持期的长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积极和专业医生探讨决定。

黄满丽想通过潮新闻客户端,呼吁正在遭受抑郁症折磨的职场人群及全社会,正确看待这一疾病:

1.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感障碍,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患病不是你的错。抑郁症可以让你感到绝望,但这种绝望只是症状一部分,而不是最终的结果,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康复的希望很大,要及时就医。

2. 抑郁症有很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有时多种治疗联合使用。通过全程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痊愈,但是治疗过程中必须遵医嘱,切记不能自行中止治疗。总体来说,抑郁症的预后是很好的,一旦接受治疗,当症状小时候,我们鼓励你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 不论是患者个人,还是其家庭或全社会,都要正确科学认识抑郁症,关爱抑郁症患者,助力这一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