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把科学带回家 ,作者万物


【资料图】

图片来源:pixabay

诡异的小东西

正如大家所知,长在贝壳上面这种密密麻麻的小东西是藤壶,它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甲壳类动物,是虾和螃蟹的远房亲戚。

绝大部分藤壶生活在潮间带等浅海海域,当它们被海水淹没时,顶部的小盖就会打开,方便捕食;潮水褪去后,小盖就会合上。

藤壶的幼体可以在水中靠自己移动,找到合适的栖居位置后就会一直固定在那里。比如岩石或者船底,在鲸鱼和海龟身上也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当藤壶找到合适的“着陆”地点后,会通过腺体分泌一种能够快速固化的液体,把自己粘在其他物体表面。这是已知最强大的天然胶水之一,抗拉强度大约为每平方厘米350千克,远超502胶水(抗拉强度通常在每平方厘米50~100千克)。

可以参考周围那圈紫色的部分

图片来源:海绵宝宝-giphy

藤壶会用4~6片甲片组成一个“房子”,然后逐渐向外扩张,一层层建成它的钙质堡垒。它们头朝下住在房子里,向上伸出长长的腿,腿上又分了好多小叉,小叉上的毛(简称腿毛 )被用来捕捉浮游生物。

藤壶腿上的分叉卷曲呈蔓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鞘甲纲-蔓足亚纲的动物,有时人们也会用“藤壶”作为蔓足亚纲动物的通称

图片来源:查尔斯·达尔文-Darwin Oline

目前已经发现了大约1000种藤壶,每种藤壶甚至有自己偏爱的生长位置。比如附着在海龟、海牛和螃蟹身上的是龟藤壶(Chelonibiidae),附着在须鲸身上的是鲸藤壶(Coronulidae),而在这之下又有五花八门的分类。

各种各样的藤壶

图片来源:查尔斯·达尔文-wiki

虽然长了藤壶看起来很难受,但是大多数藤壶并不会给其他动物带来伤害,它们属于偏利共生关系。

一头成年座头鲸身上可以寄生大约450公斤重的藤壶,虽然听起来很累人,但是对于体重可以达到25~30吨的座头鲸来说,藤壶的重量就相当于一个人穿上了夏装。

一些负面影响是有些鲸鱼藤壶为了防止在鲸鱼游动过程中脱落,会把自己嵌入鲸鱼皮肤当中,如果深度太深会引发鲸鱼感染。生长在露脊鲸身上的号角藤壶(Tubicinella major)就是一个例子。

如果藤壶生长在了动物的重要部位,比如鲸鱼的眼睛上,那对于宿主来说就相当危险。

贻贝上长的藤壶可能会让它们难以完全张开贝壳

图片来源:geograph.org.uk

虎鲸、海豚由于速度很快,成功摆脱了很多藤壶幼体的攀附,它们的身体表面看起来还是光溜溜的,只有少量异鲸藤壶(Xenobalanus globicipitis)生长。这些藤壶为了适应湍急的水流抛弃了厚重的钙质甲壳,只在基部保留了6块甲片。

海豚尾巴上长了藤壶,虽然不多,但是看着也挺难受

图片来源: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丑东西上餐桌

别看藤壶长得很丑,但是它味道鲜甜且营养丰富,富含碘、钙和各种蛋白质以及维生素,是沿海地区的特色佳肴。

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一些渔民会从沿海的礁石上采集藤壶吃。宁波采挖藤壶的人被称为“打触人”(当地人的发音类似“触”“蛐”等),他们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对准藤壶底部和礁石连接的位置熟练地一敲,坚固的外壳就被敲飞了,可以直接铲起藤壶肉。

可以食用的藤壶并不多,橡子藤壶是其中一种

图片来源:Flickr

藤壶很难保鲜,即使放到冰箱里,两天后口感和鲜香也会大打折扣。于是老饕会推荐你鲜吃藤壶,直接把刚采回来的藤壶放到锅里清炖。或者将鸡蛋打散,加入洗净的藤壶再倒入少许黄酒一起清蒸,就做成了美味的藤壶蒸蛋。

为了使藤壶能保存更长时间,人们发明了“醉触”。既可以用新鲜的生藤壶直接用黄酒腌制,也可以把藤壶汆水后再熟醉。

大潮后是采挖藤壶的好时机,平时在潮间带的藤壶都露了出来,一层叠一层,最容易敲到个大肉肥的藤壶。生长在其他藤壶上的“上层藤壶”更受偏爱,因为它们没有沙土味,更加鲜甜。

只需经过简单汆烫,藤壶就十分美味

图片来源:新北市渔业及渔事管理处

遇到大批藤壶时,“打触人”会一铲子铲起一大坨,回去再处理。这些带着外壳的藤壶被称为“触蒲”,经过清水汆烫也一样好吃。

也有渔民会选择把这些带壳的大坨藤壶直接放上烤架,烧烤过程中藤壶还会时不时向外滋水,排出体内的汁液,又是另一番风味。

虽然看起来很像贝类,但藤壶的口感更类似龙虾,因此在台湾和福建等地,也有人笑称它们是“穷人的龙虾”。

藤壶的肉质类似龙虾

图片来源:新北市渔业及渔事管理处

跨过亚欧大陆,藤壶也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奉为珍馐。不过大陆彼端的这种美食的样子跟鲸鱼和乌龟身上长的那种藤壶不太一样。

这种食物名字是“鹅颈藤壶(Pollicipes pollicipes)”,虽然名字里也有“藤壶”,但它并不是藤壶目(Balanomorpha)下面的生物,而是属于一种不太远的亲戚铠茗荷目(Scalpelliformes)。最大的区别是它并不直接嘬在礁石上,有一段柄是鹅颈藤壶的特点,它也因此被称为“有柄藤壶”。

鹅颈藤壶(左)长得有点像我们的另一种海鲜——龟足(右),这种小东西的名字有很多,比如佛手贝、狗爪螺……它和鹅颈藤壶都是铠茗荷目-指茗荷科下面的(都有柄)

图片来源:Hans Hillewaert-wiki/皮博迪自然史博物馆-wiki

由于鹅颈藤壶的柄和白色的头与在爱尔兰和苏格兰过冬的白颊黑雁很像,中世纪时人们一度认为是鹅颈藤壶孵出了这种鸟,白颊黑雁的英文名就是Barnacle Goose(直译为藤壶鹅)。

白颊黑雁(左)和展示它们从巨大的藤壶树里孵出来的画作(右),也不知道是先有藤壶还是先有鹅

图片来源:wiki/Gerade, 1597-wiki

西班牙加西利亚的鹅颈藤壶最富盛名,那里有歌谣传颂着冒着生命危险将美食送到朝圣者盘子里的“藤壶猎人”,不过价格也高到离谱。

为了找到优质藤壶,“藤壶猎人”有时需要潜到水下,有时要爬上海边峭壁。据传最好的鹅颈藤壶生长在西班牙西北部“死亡海岸”充满礁石的水域,这里常年波涛汹涌,让采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鹅颈藤壶因此被称为“来自地狱的海鲜”。

大陆彼端的人们也相信高端的食材只需要朴素的烹饪方式,水煮鹅颈藤壶是较为常见的吃法,藤壶爱好者表示他们能从中吃出“海的味道”。

没吃过,但大为震惊。

参考文献: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7%A4%E5%A3%BA

[2]https://scienceline.org/2010/03/how-do-barnacles-attach-to-whales/

[3]https://oceanservice.noaa.gov/facts/barnacles.html

[4]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267134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Whale_barnacle

[6]虞燕. 藤壶:礁岩上的美味. 宁波日报, 2016.3.18

[7]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jfM04JwCY

[8]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wordofmouth/2012/oct/08/wild-goose-barnacle-chase

转载自:把科学带回家

撰文:Ziv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