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从地下到了井口,它左看看右望望,揉着惺忪的眼睛问:“这是哪呀,该到哪里去呢?”哈哈,大家其实都已经知道,它将通过一段奇妙的旅行,最终“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我们知道,大多数油气田都分布在崇山峻岭、草原、戈壁、沙漠以及深不可测的海底,油气最终被人们所利用,还需要长途跋涉。不过在跋涉之前,先要好好地“梳妆打扮”一番,然后“漂漂亮亮”地开始旅程,通常少则“走”几千米、十几千米,多则“走”几百千米、几千千米,甚至要爬山越岭,穿越江河湖海,穿过茫茫沙漠、戈壁。那么, 石油、天然气到底是如何“走”到人们生活中的呢?
(资料图片)
原油、天然气等油气混合物,在参加管道输送的长途旅行之前,需要先抵达“集输化妆间”,在这里经过处理与加工,“梳妆打扮”之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原油与天然气“旅行者”。从井口到“集输化妆间”一般有三条路径可以抵达,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级半(或一级)、二级、三级布站”集输流程,虽然路径不同,但“行走方式”却一样,主要采用密闭输送方式,整个过程油气介质都与大气隔绝,在密闭管道里完成这一阶段的旅行。
油气抵达“集输化妆间”后,要完成油气计量、原油脱水、油气分离、天然气净化、原油稳定、污水回收等方面的“梳妆打扮”。油气计量是对石油和天然气流量的测定,也就是在出发之前需要清点油气的数量。清点方式有两种:一是对刚从地下井里冒出来的油气进行数量清点,可以让我们清楚地掌握地下油井的动态变化;二是油气“精心装扮”后,对登上了管道,准备开始长途旅行的油气进行数量清点,这也是告诉旅途终点站的工作人员此次旅途的游客有多少,便于交接管理。
从地下“呼哧呼哧”跑上来的原油身上携带了许多“小汗珠”,“小汗珠”会让原油走路缓慢,这不仅会让长途旅行变得更劳累,还增加了管道输送的能耗。因此,原油脱水是“梳妆打扮”的重要一步。原油脱水有很多方法,主要有沉降脱水、离心法脱水、过滤法脱水、电化学联合脱水等。当然,原油脱水也需要特定的“沐浴乳”——破乳剂,它可以很好地帮助原油甩掉身上的“小汗珠”,让自己变得更清爽。
原油甩掉了身上的“小汗珠”——水,但它还有一个“小跟班”——天然气。所以在开始长途旅行前,油与气必须要分开。原油和天然气一起走到了油气分离器,通过油气稳定装置后,油与气就分开了,此时的原油一身轻松,达到了长途旅行的要求,成了一名合格的原油旅行者。
其实,从地下跑上来的天然气跟原油一样,身上也有小汗珠,如果小汗珠一直跟着天然气参加旅行,会产生一种叫“天然气水合物”的物质,不仅会让天然气旅行变困难,甚至还会让管道发生“堵车”。因此,只有天然气携带的“小水珠”数量满足了长途旅行的要求,才能成为合格的天然气旅行者。天然气脱水主要有四种方法:冷却脱水、吸收脱水、吸附脱水和膜分离脱水。
说完地上的油气,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海底油气是怎样旅行的。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的70%左右,它不仅孕育着各式各样的生命,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洋油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资源,占据全球油气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渤海、东海和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流淌在海底岩石内的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海上油气田的生产就是将海底油(气)藏中的原油或天然气开采出来,经过采集、油气水初步分离与加工、短期的储存装船运输或经海管外输的过程。海上油气的加工主要在海上油气加工厂(FPSO)进行,它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海上钢铁巨无霸之一,7座埃菲尔铁塔般的钢材铸就的庞大身躯,能够轻松停靠3架波音747的超大船身,日处理原油可达3万吨。它可以把来自海底油井的油、气、水等混合液加工处理成合格的原油和天然气,这些油气达到一定储油量之后,经过原油外输系统,由穿梭油轮输送至陆地。中国海油目前拥有17艘这样的海上钢铁巨无霸,是世界上拥有FPSO最多的石油公司之一。
无论是陆地油气,还是海洋油气,油气宝宝们经过精心的“梳妆打扮”后,天然气“妹妹”和原油“小兄弟”相互鼓励,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后到达了它们漂漂亮亮的“新家”。
我国已建成许多油气生命线管道工程,例如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这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天然气宝宝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出发,一路向东,前后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八千里路云和月,才到达路途终点上海。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的天然气宝宝从川东北的普光出发,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后,最终抵达上海。川气东送的建立使得四川的天然气宝宝一直想出川的愿望得以实现,同时到达上海的天然气宝宝对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保障、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帮助。
天然气宝宝不仅在国内可以“旅行”,还可以出国旅行。比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它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联合建设的,始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从布拉戈维申斯克进入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总长达到8000公里;另外,成品油也可以在同一条管道内完成不同油品的多批次输送。
2002年9月建成的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始于兰州,止于重庆,全长约1250公里,是中国第一条大口径、高压力、长距离成品油输送管道,被誉为西北与西南地区的“能源大动脉”,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沿途经过黄土高原、秦巴山地、成都平原和川渝丘陵等地貌,许多地段的地质和交通条件都极为恶劣,成品油 “小兄弟”克服了重重困难来到他的新家——成都和重庆。
石油和天然气在管道中输送,需要一个力量来推着它们前进,这个力量被称为“压力”。油气在长途跋涉的过程中,时间久了,“压力”不够用了,它们就跑不动了。可是许多人正盼着它们的到来,可不准它们休息,怎么办呢?别急,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两个法宝——泵和压缩机,它们就像是分布在管道上的一个个“小心脏”,扑通扑通强有力地跳动着,源源不断地为油气提供能量,保证它们“不罢工”,顺利到达目的地,完成它们的使命。
一提起神秘的海底世界,脑海里马上就浮现出游鱼与珊瑚、水藻与珍珠、沉船与遗宝。然而在这么一个辽阔的空间里,还存在着一条条“纽带”,在海底连绵数千乃至上万千米,连接着我们脚下的土地,它们就是海底管道。
北溪管道是当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维堡港出发,穿过波罗的海,在德国登陆,全长1222公里。与陆上管道建设的不同在于,我们并不能改造海底的地貌,所以无论在设计还是施工过程中,处处都有难关。那么要如何铺设海底管道呢?我们可以将管子经过运管船运到铺管船上面,再在铺管船上进行管段接口,接好之后,再沿着铺管船上的滑道、管托架等装置,送到水底铺管处。
油气小伙伴经过长途跋涉,在进入千家万户之前,还可能在它们的家里待上一段时间,这个家我们可以称之为“储气库”“ 油库”。地下储气库是将天然气注入地下空间而形成的一种人工气藏。打个简单的比喻,地下储气库就像一个超大的天然气“仓库”,在用气较少的时候重新注入天然气,在用气高峰期再进行采气。地下储气库深度一般为2000~5000米,具有“注得进、储得住、采得出”的特征。典型的地下储气库有四种类型: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含水层储气库、盐穴储气库、岩洞/废弃矿坑/矿井型储气库。其中气藏型储气库数量多、规模大,占绝对优势。
大型储气库具备季节调峰、事故应急以及国家能源战略储备三大功能。目前,全国已有11个地下储气库群,共27座储气库,工作气总量超过20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和东部地区。呼图壁储气库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地下储气库,注采气量居全国首位。呼图壁储气库是西气东输管网首个大型配套系统,总库容约117亿立方米。
油库是收发、储存石油,以及以石油或其他物料为原料,生产加工易燃和可燃液体产品的独立设施,也是国家石油储备和供应的基地,用于集积和中转油料,是协调原油生产、原油加工、成品油供应及运输的纽带。油库的类型有很多,有地上油库、地下油库、半地下油库、山洞油库、水封石洞油库和海上油库等。
当然,随着全球油气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油气宝宝的输送、存储与使用越来越安全与快捷,也越来越聪明,它们进入千家万户,保障着国家能源的安全供应。
作者:张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