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型”执法有温度有力度

山东青岛市城阳区市场监管局跑出高质量发展“城阳速度”

□ 本报记者 朱文达


(资料图片)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今年,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将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重要使命,锤炼过硬的市场监管‘实干家’队伍,全面提升市场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促进市场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慧化。”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红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春节前,城阳区市场监管局收到了一面辖区内某知名水泥生产企业送来的锦旗。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城阳区市场监管局执法大队的整治行动,净化了水泥市场,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我们衷心感谢。”

水泥是重要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安全责任重大。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在前期的“护航”行动中查处了一起建材类案件,经过与该产品的商标持有人现场确认并对产品进行质量认证后,认定该批货物为假冒侵权的产品。该起案件共查办涉事商户12家,查获假冒水泥50余万吨。“我们对造假行为实行零容忍。该案件打掉了假冒水泥供给集散地,切断了制假售假的产业链条,确保建筑质量安全。我们在持续加大水泥产品监管力度、保持高压打击态势的同时,切实做到执法与服务有机结合,组织技术专家零距离为水泥企业开展质量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查找产品质量问题症结,针对性提供解决方案,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全面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城阳区市场监管局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2022年,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大力开展“铁拳”“护农”“护航”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建材、电线电缆、电动自行车、防疫产品、儿童用品、“双减”等民生领域违法行为,共查处违法案件66起。同时,该局打破执法领域固化思维,查处恶意抢注冬奥会商标注册案、网络直播红酒虚假宣传案、针对老年人精准投放“神药”广告案等18起新领域违法案件,有力回应了市场发展新诉求。

保市场稳定,促市场发展,让市场主体感受执法温度。去年以来,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将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研究型”“服务型”“综合型”执法模式,建立健全监管执法工作衔接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研究型执法”不仅改变了执法人员单一技术依赖惯性,还将法理与实践进行深度融合,展现了多元化、智慧化的执法成果。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在大量执法实践归纳、同类案件比对、标准规范熟研的基础上,创新运用真假实物照片比对法、标准砝码校对法、载重反推法等方法,累计查处劣质家用燃气灶、“鬼秤”、起重机违法案件共12起。

探索实行“服务型执法”,坚持过罚相当、合情合理。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坚持在案件取证的同时,收集对市场主体有利的证据,在查处问题产品时,指导市场主体进行整改,确认整改合格后依法不予没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累计为企业减少损失21万元。在自由裁量方面,严格落实不予处罚清单,积极探索清单外“可”与“不可”界限,建立容错机制。

坚持以“综合型执法”提升执法效能,破除当前执法壁垒,不断提升综合执法管理效能。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在执法大队的各中队之间、各中队与基层市场监管所之间执行“1+X”执法模式,由“单线”执法向“全线综合”执法转变。对外强化外部行刑衔接,健全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与城阳区公安食药环大队、环保、农业等部门建立党建联盟,与余杭网监分局、京东平台建立线上协查机制,打假维权行动实现堵源截流、标本兼治。

“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一套机制”打通“最后一公里”。据了解,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建立了执法综合服务队,针对机动车检测机构无序投资产生恶性竞争、检验检测机构因疫情导致订单减少、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环保新品推广难等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一企一策,一案一商”,与企业共度时艰;创建“名优企业维权平台”,40余家知名企业纳入保护名单,辖区核心经济驱动力更加稳固;建立“职业打假应对新机制”,归纳初步回复、积极应诉、事后防范“三步走”的梯次指导意见,为辖区多家大型商超当好“顾问”,指导企业正确应对恶意索赔,维护良好营商环境;坚持一次性调查取证,实现电子送达,全面实施送达地址确认书,让企业“一次跑腿、全部办结”。“在做好服务提前介入、分类预警的同时,我们非常重视事后延伸服务,执行重点案件两级回访和信用修复制度,帮扶企业整改落实,为辖区22家企业完成行政处罚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即时受理、即时审批决定的时限由15日压缩到1小时,跑出‘城阳速度’。”城阳区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蓝全传表示。

“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推动党建与行政执法深度融合,强化意识指导,找准定位、主动承担、提高标准、全面创新,紧盯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用一流的创新成果惠企利民、规范市场、保障安全、促进发展,为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贡献市场监管力量。”王红俊说。

《中国质量报》【我为群众办实事·一线行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