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截至9月4日8时15分,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的中心位于距离浙江省朱家尖岛南偏东方向约470公里的位置上,预计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导王澄海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轩岚诺”的特殊性在于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是合并了低压区的小的热带低压,使其变得强而大,二是北侧副热带高压强大,使其强度变化和移动路径复杂。

台风“轩岚诺”未来72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 图源:中央气象台


(资料图)

降级后或再次发展为超强台风级

“这次台风发展速度比较快,两天左右时间就发展为超强台风。”9月2日,福建省应急厅防汛抗旱处处长邹春烨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但从今天的预报看稍微有一些减弱,中心风力变小了,从昨天的17级减弱到了14级。”

据了解,气象服务中常用风力等级来表示风速的大小。据国家标准委发布的《热带气旋等级》,风力等级12级的海岸船只征象已为“海浪滔天”,一般海面浪高可达14米,由此可见中心风力达14级的“轩岚诺”能量之强。

中心风力等级降低,意味着台风等级变化。据中央气象台2日消息,“轩岚诺”从超强台风级减弱为强台风级。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六个等级。其中,超强台风为最高等级,其标准为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即16级或以上;其次是强台风,其标准为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即14-15 级。

9月1日,王澄海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从目前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台风移动路径来看,“轩岚诺”最终能否登陆我国尚不确定,“‘轩岚诺’既是一次激烈的天气过程,也是热带海洋的一种特殊大气环流异常,其生成和移动肯定会和中纬度大气环流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9月2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央气象台预计“轩岚诺”3日起将转向北偏西方向移动,3日夜间移入东海海面,有可能再次发展为超强台风级,并逐渐向浙江东北部一带沿海靠近,目前仍不能排除在我国东部沿海登陆的可能性。

根据台风走势不同,“轩岚诺”对我国的影响也有不同。王澄海表示,“轩岚诺”在生成和移动中与大气环流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也许会促使副热带高压减弱,从而结束目前长江流域干旱少雨的局面。如果台风继续加强并北上,会给东部沿海带来大风,如果环流配置合理,也会造成大雨。如果副热带高压持续强而稳定,台风在我国南部一带西进,则会给东南沿海带来大风和降水。

台风“轩岚诺”与副热带高压位置示意图 图源:中国天气网

“轩岚诺”的特殊性在哪里?

“‘轩岚诺’的特殊性在于,其形成于持续偏强和偏北的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低压区,并合并了低压区小热带低压,使得“轩岚诺”变得强而大。”王澄海表示。

同时,“轩岚诺”所显现的“快速加强”态势,与海洋蓄积的能量及台风自身体型存在一定关系。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董林表示,由于副高比较庞大,海上温度很高,前段时间海洋蓄积的能量对台风强度有利。其次,“轩岚诺”体积小,属于微型台风,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快速加强的状态。

据《中国气象报》2日报道,受东环副热带高压影响,且西风槽加深后,“轩岚诺”将转向北偏西方向移动,进入东海暖水区,有可能再次发展成超强台风。据介绍,在东海海区达到超强台风级别的台风非常罕见,全球变暖、拉尼娜现象是幕后推手。

王澄海也表示,有研究表明热带风暴(台风)的生成和全球变暖有密切联系,“海洋变暖会为台风提供能量。此外,海水温度对热带风暴(台风)的生成也提供了有利条件。”他补充说,考虑大气垂直结构等许多其他环境要素,气候变化与热带风暴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超强台风也可认为是极端天气的一种。

沿海各省防御状况如何?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近五年于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超级台风共27个,其中,登陆我国的超强台风4个,2019年登陆并致我国1400多万人受灾的“利奇马”便是其中之一。

8月31日,浙江省防指决定启动海上防台风应急响应。

9月2日,邹春烨在采访中表示,目前台风对福建陆地影响较小,主要受影响的是海域渔场和过往船只,以及沿海养殖业。“8月30日开始,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位于闽外渔场、闽东渔场东部及钓鱼岛渔场的渔船全部撤离,同时对过往船只进行提醒,避免驶入台风影响区域。”

其次,还要求相关海域作业平台停止施工、人员撤离。截至8月31日21时,共撤离319艘相关渔船。9月1日,要求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和平潭沿海的养殖渔排的老弱妇幼人员撤离上岸,共撤离1772人。要求闽东渔场西部和闽中渔场海域的渔船2日18时前全部进港,人全部上岸。

9月2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防台风专题视频会商调度,强调坚持海上、陆上和防风、防雨两手抓,针对“轩岚诺”移速慢、影响时间长的特点,人员该转移的坚决转移,设施该关闭的坚决关闭,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