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好的孤独》读后感800字篇一

我被序言中的这句话打动了,它说出了我的感受,说出了我想说但不知如何表达的情感。这种共鸣是读书的最大乐趣,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时间有一个人有着和我们同样的情感,而且这种情感被他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我心中的一个点瞬间被融化了,这种被理解喜悦,让人感情温暖。

一个无助的人往往会感到特别孤独--他悲伤着他的悲伤,而周围的人却仍旧欢乐着他们的欢乐,“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阳光不会因为他的悲伤而少一分明媚,春天不会因为他的悲伤而迟迟不来,世界没有了他的微笑照样不紧不慢地匀速旋转……悲伤的人备感孤独,而孤独让悲伤者更悲伤。


(资料图片)

这本书是写给那些孤独的悲伤者,因为这里集结了很多孤独者对生活、对生命、对自我、对世界的困惑与追问。你若从中读到了一个你,那么你至少会明白不只是你一个人在与这些困惑战斗,很多人同样悲伤着你的悲伤,孤独着你的孤独。这种“共苦”或许多少能消解你的孤独,并因此淡化你的悲伤。

我曾见过面带笑容参加丧礼者,曾见过因别人遭受挫折而幸灾乐祸者,曾见过落井下石者,曾见过严人宽己者,曾见过笑里藏刀者……这些人让悲伤的人更悲伤,孤独的人更孤独。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几个难过的坎,不可能有人陪你一辈子,父母陪不了,爱人陪不了,孩子陪不了,朋友也陪不了,有时候总是要独自面对。面对父母、爱人、孩子、朋友,你不可能诸事顺畅,当和他(她)们发生矛盾时,这种痛苦和孤独是需要自己一个面对的。很多人都把父母、爱人、朋友当成了自己倾诉的对象,而此时他(她)们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就像在舞台上跳舞一样,舞伴突然撤了,需要我们一个人面对观众,怎么办?只能自己坚持独舞。每当我最孤独无助的时候,我都会从文字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情感的陪伴。

书里的篇章未必能给给我们当下的人生困境指明一条具体的解脱之路,但或许可以在你上下求索而不得其解的时候为你打开一扇小窗,让你透过它瞥见另一幅图景,在这幅图景中,有那么一些人,碰到我们相似的生活处境,既不像我们那么焦虑不安,也没有我们的纠结不定,他们在顺境中大笑歌唱舞蹈,在逆境中依旧心平气和;他们迎向阳光,也安于黑夜;他们饱含深情地活,心怀诚意地死;他们享受一切生命的美好,也不辜负不可抗拒的苦难……

通过阅读《好的孤独》三点体会:

(一)一切思想的困惑都有解决的途径;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从先贤圣人著作和事迹中学习;

(三)佛家思想是洞察世界的大智慧。

人生的路上,有书陪伴,不在孤独。

《好的孤独》读后感800字篇二

我始终相信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出现的每一个人,每一本书,都是有他们存在的意义的。因为他们在教我成长,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陈果老师的《好的孤独》和《好的爱情》这两本书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确切来说,是给在迷茫中不断探索的我指明了一些方向。就像陈果老师所说:如果能使人在迷境之中更多一份直面迷境的勇气、更多一点与迷境和解的安适与平静、更多一些超越迷境的希望,那将是一件值得庆祝的美事。

很感谢陈果老师的一些哲学问题上的指引,很多东西都是一直困扰着我的,当我看见陈果老师的那些文字,内心是深深地感受到欣喜与富足的。

我爱好哲学,虽然我现在只算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些,而且大部分我觉得不是很能理解。但是我觉得那些都是伟人留给人类的精神财富和真正的智慧,需要一辈子去研究去领悟,但是我依旧热爱也想要去探寻这些真理,因为我喜欢那些思想深刻的哲学家,他们教会我如何生活,如何活的通透。有的时候看到那些文字,我深深感受到无尽的喜悦与兴奋。我喜欢勃朗宁说的:生命有其意义,对它的探寻是我的精神所寄托。我们的生命的大半难寻所谓意义,我们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停地和来自内心和周围的环境的混乱无序做斗争,但是我愿意相信,假使我们能读懂自己的灵魂,我们身上的那种不可或缺,意义重大的东西必然讲呈现。生命对于我们,意义着不断将我们的自身所遭遇的一切转化为火与光。我们渴求把握眼前的事物的价值和前景,以免陷入日常生活的漩涡。我们希望了解事物的轻重缓急以免本末倒置,希望眼前的世界恒定如常,希望保持完整,通过分辨和协调欲望来进行精力调配。热爱智慧,寻其意旨过一种简单,独立,宽容,信任的生活。我们愿意相信,若能找到智慧,我们的生命将不再盲目。首先追求思想中那些美好的内容,其余的部分即使不是接蹱而至,也会在失去时不觉可惜。

我也相信这样的一句话:真理无法帮助我们富有,但是却能使我们思想灵魂的自由。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的身体会被很多东西束缚,也会因为空间时间的限制不能感受到太多东西,但是我们的思想灵魂却可以尽情地遨游,没有边际与束缚。

我赞同陈果老师所说,精神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成熟。很多时候精神的独立和成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生活的动力与活力。这个我觉得是一些物质生活所不能带给我的长久快乐与富足。

《好的孤独》读后感800字篇三

四十几度的高温天气,手捧一本复旦名师、哲学博士陈果的《好的孤独》静静地阅读,燥热的空气似乎一下子变得清凉了许多。

这本著作以哲学的方式阐释了生命中必将遭遇的谎言、不安全感、孤独感和生老病死的常态,从哲学角度分析了道德与人性、感恩心、忏悔心、好奇心等等,同时也为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如换一种看法,寻找“精神家族”——友情和爱情,用大爱做小事等等。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生物,往往会害怕孤独,追求群居的生活。然而,我们却忘了从脱离母体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注定是孤独的。也许上帝也正是因为孤独,才造出了人类与他为伴。

其实,孤独在本质上与它的两位近亲——孤单和寂寞是不同的。孤单更多的是一种物理性的存在方式,只是指单独的个体,它不指向人的内心世界,比如离群的孤雁就是孤单的。寂寞和孤独更多地指向面对孤单时,人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状况。陈果把寂寞和孤独形象地比作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都是孤单的嫡传”,只不过寂寞是面黄肌瘦、寒气逼人的,轻贱而残缺;而孤独却是体态丰盈、充满温情的,高贵而完满。不同的母亲遗传给了它们不同的品性:“寂寞是空虚与孤单的孩子,而孤独则脱胎于思想与孤单的结合。”所以,感情上匮乏的寂寞是平庸的,是让人无法忍受的;而思想充实的孤独却是高贵的,是可以忍受,甚至让人享受的。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曾经说过:“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也曾经说过:“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

是啊!也许每一个深刻的灵魂、每一种高贵的思想都蕴藏着孤独!屈原是孤独的,他吟哦着“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义无反顾地自沉了汨罗;孔子是孤独的,虽明知天下无道,却仍然“知其不可而为之”;布鲁诺是孤独的,他用生命捍卫着被视为异端的日心说,被绑在火刑柱上时,他仍然高呼着“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鲁迅是孤独的,当整个铁屋子里的人们都在熟睡的时候,他却大声呐喊着,试图惊醒几个人,以共同破坏这将要把人闷死的铁屋子……

我想,所有与精神世界有关的作品也都应该是孤独的产儿,文学、音乐、书画、舞蹈、宗教、哲学……都是孤独孕育出来的。因为人在喧嚣和浮躁的状态中是无法产生灵感的,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我们才能与自己的心灵交流,与灵魂沟通,在静静的冥想中与思维碰撞,与灵感相遇。迪士尼是孤独的,每天都在一个充满汽油味的车库里工作到深夜,但那只爬到画板上跳跃的老鼠,让他的灵感在孤独中闪现出一道耀眼的光芒;俞伯牙是孤独的,这世上只有钟子期听懂了他的琴声,于是《高山流水》奏出了千古不绝的音符;海子是孤独的,家徒四壁,几乎没有任何物质财富,可空荡冷寂的房间里却充满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温情和“以梦为马”的想象……

当然,孤独绝不是故意的离群索居,也不是肤浅的造作装酷,它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心境,一种自我心灵的诗意的栖居。所以,不用刻意去找一个偏僻的处所,也不必以颓废或高冷的形象来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也许并不能在孤独中创造伟大或不朽,但我们要懂得孤独并不可耻,也不可怕,它是一种更高贵更优美的状态。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远离现实的纷繁复杂,给自己留一点独处的时间,卸下面具,静下心来,与最本真的自我来一场亲密的对话,认真思考,深刻审视,好好规划。

阿桑在《叶子》里深情地演唱:“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是的,很多时候,狂欢的确是一群人为了逃避孤单而营造了热闹的虚空,而孤单,不,孤独的确是一个人的狂欢。让我们一起守住孤独,享受一个人的狂欢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