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教师作文课的总结 作文教学总结篇一一、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作文也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作文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学生的生活画面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以此来激发学生感悟生活与人生。如此,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经过链接现实生活的训练,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处理好自由作文和基本功的训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由作文和基本功的训练,两者该如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认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教授做的报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认为:我们在自由作文上要加强一些作文基本功的训练。语言文字的基础千万不能放松。从以放为主到放中有收,从以收为主到收中有放,正确处理好习作教学中自由表达与语文基础的关系。如:在习作评价上,要求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并且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了很多的词语和句子,如果不让他们自由独立的表达,这些句子和词语很可能是消极的。只有在自己的自主的自由的独立的表达过程中,这些消极的词语和句子才能够转化为积极的句子,才能有效地形成语感。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现在有人对自由作文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你放手他就可以飞。这个比喻对不对?的确,教师不放手,学生的习作飞不起来,然而是不是教师一放手,学生的作文就一定能够飞起来。我看不见得,要能飞起来,不仅要有飞的强烈愿望,还要有飞起来的切实的本领。有些孩子由于天赋条件,家庭条件,本身条件,他的确能飞起来,但多数学生飞不起来,一放手就掉下去了。从逻辑上讲,教师放手只是主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要两手抓,一个是激发动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另一方面我认为是要制定作文训练的序列,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应该使自由作文和基本功训练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自由作文是先放后收,放中有收,而基本功训练是先收后放,收中有放。
三、结合本班实际进行训练。
如何做到内容具体生动、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等要求,是习作评改课的重点,也是我班学生需要加强的一项基本功训练。针对我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本册习作重点,在教学“收获”这单元的作文时,我把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努力做到把收获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表达得到收获的感受上。对于这一重点,我设计时注意在交流中以评改标准为参照,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会集体评改和自主评改,渗透作文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特别是注意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有独特的感受、能够使用已积累的名言熟语等新鲜语句的同学,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
教师作文课的总结 作文教学总结篇二一、研究的理论构思
(一)概念界说
作文教学“听、读、说、写”研究,就是以语文教学新“大纲”为纲,以语文课本为本,以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辅,通过扎实有效的作文训练,正确处理好作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听话、阅读、说话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二)研究的理论模型
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读、说、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作文教学要重视听、读、说、写的有机统一,重视综合学习活动。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听话能力的培养,是儿童把感受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通过听话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听话可为其说话提供材料和内容,能为口头表达创造条件;说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能相应地提高书面表达(即习作)能力。并且,先说后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说是写的基础,掌握口头语言是发展书面语言的依据,可见说话又为习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可以促进说话能力的发展,而说话能力的发展,又可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读是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手段,是“信息的输入”。在读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习语言,吸收词汇,摸索语法习惯,感悟和借鉴别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等,从而为说创造了条件。在读的过程中,由于吸收了他人的表述内容和表达方式,学生可以将读到的感悟到的信息转化为内部语言,将读到的素材,迁移为口头表达的材料,通过思维的逻辑转换,就为说提供了口头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可以把读到的信息,自然、流利地通过口头表达出来,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形成“出口成章”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学生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加工改造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以“听”、“读”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以听促说,以读促说,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再经过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加工、整理,形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即作文能力)。
(三)研究所采取的范式: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范式是“中介过程”范式,即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教学研究范式。
二、研究的范围
本课题按“低——中——高”循序渐进的方法,依据语文新“大纲”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低年级开始,强化作文“听、读、说、写”的训练,形成可操作的网络结构。(下面为表格,因无法用表格,故如下情况)
年级
训练内容、目的、形成
评价手段
低年级
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适当。训练形式:用词造句,看图、听广播、听故事后说话、写话,听说一句或几句连贯的话,观察事物写话。
1、课堂记录、书面练习;
2、笔试、口试相结合。
中年级
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对中年级的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注意趣味性,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训练形式:听、写,看图作文,观察景物写片断。
1、课堂记录、书面练习;
2、笔试、口试相结合;
3、个案法和抽测法相结合。
高年级
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整篇的作文,要有中心,有一定条理,能审题立意,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编写作文提纲,合理安排详略等,达到小学阶段的要求,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训练形式:看图作文,课外练笔,写日记和读后感,想象作文等。
1、课堂记录、书面练习;
2、笔试、口试相结合;
3、个案法和抽测法相结合。
从各年级的训练重点来看,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词句训练是基础,片断训练是关键,篇章训练是目的。只有层层落实,才能实现整体优化,提高训练的效果。
教师作文课的总结 作文教学总结篇三本班级是四年级二班,学生年龄跨度大,思想水平不一,整体素质稍低,作文教学工作相对比较困难。但在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支持帮助下,以及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作文教学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搞好将来的工作,今特把本学期的作文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点”为主,抓住教材的重点项目打实了作文基本功。
本册的重点训练项目以读写结合为主,主要写作项目有以下几个:
1、写暑假中最感兴趣的事情;
2、写自己最熟悉伙伴的事;
3、写一处秋天的景物;
4写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话;
5、选择事物为主人公想象编故事;
6、给同辈写一封信;
7、写自己的一次小制作情况;
8、根据照片写往事。
在习作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力求在审题、选材、立意、写作等方面训练到位,为学生的练笔、应用做好示范,从而真正地夯实作文基础。
二、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美好道德情操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紧扣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了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1、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富有时代特征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2、根据例文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自己的感受。
3、同时抓住作文中出现的观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以正确的作文立意完美自己的情操,从而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既加强了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和训练学生进行习作。
让学生获得了各种正确的写作启蒙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帮助学生解决“言之无物”的问题,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培养观察、阅读兴趣,通过观察和阅读获取作文的素材,学习作文语言。其次,我们帮助学生解决“言之无序”的问题,通过采用推荐优秀作文,紧扣训练重点,分析这些文章写作上的特点,教给学生布局谋篇的一些技巧,掌握作文方法。
四、加大学生习作练习的力度,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听、说、读、写"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除了组织写好本学期教材中规定的八篇作文,围绕平常发生的一些事例,结合"小小导游员"、"说说我的梦想"、"介绍健康小常识"、"过生日,请同学们吃饭好不好"、"购物讲价"等口语交际练习积极进行了一些小练笔,以说促写、说写结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帮助学生克服畏惧情绪,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在习作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条件,使学生始终能在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习作文其次在指导学生习作时,积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畏惧情绪,打开思路,不拘于形式而自由表达。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实话不说空话、假话,表达真情实感。另外在指导学生习作时,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和联想,甚至是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本学期作文教学中通过种种习作训练和长期不懈的努力,学生的作文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作文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离大语文教育观所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习作水平的不平衡发展,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还不够扎实,这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今后作文教学的努力方向。
教师作文课的总结 作文教学总结篇四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其中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的小学是没有图书馆的,没法向学生提供多余的课外读物。而农村小孩家庭生活的自然也早比较困难,大部分孩子也没有更多的钱去买那些对学习有用的书报杂志来看,更不要说像城里的孩子有电脑等现代化的设备供他们学习所用。由此可知,农村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的匮乏,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极其狭窄的。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这炊。”没有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没有丰富的词汇和心灵感受,学生要写作,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到农村学生写作难的现象,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少书读,无书读”的问题。那么,在农村那样相对恶劣的环境中,作为老师,我们应怎样全方位多途径的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作为老师,我们的接收信息的渠道无疑比学生多得多,我们可以并应该成为一个向学生传播信息的中间人,把我们平日有目的收集获取的信息,包括阅读的报纸,杂志,收听到的国内外的新闻时事,奇闻趣逸,通过朗读,讲述等多种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倾听、接收、储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丰富的信息和材料,有了这些,学生写作时就会材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
当然,光是积累还不够。俗话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这二句古诗都说明了读书对理解语文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所以,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学生多读,从读中了解内容,读中鉴赏语言文字的非凡魅力,读中感悟作者伟大的精神世界,更要从读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因此,我在教室里特地开设了一个“阅读栏”,把我平常在报纸杂志中读到的一些优美动人的文章剪贴下来,收集成一个个本子,或我自己觉得比较好的课外书,放在阅读栏里,让他们互相传阅,讨论,并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这传阅的过程中,既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又使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加深学生的心灵体验,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创作的灵感。
如果说,丰富的信息和阅读,使得学生有了写作的源泉,那么,多练笔多修改,才能真正产生一篇好的文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做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以为,作文教学的练习,好的方法莫过于要求学生:留心生活,细心感受。讲真话,吐真情。具体到农村学校,教师尽可能地抓住学生有话可说的契机,让学生多写多练。所以,除了学生平常自己的作文练笔,我的习惯做法是让学生写“假日文章”。因为农村学校的假日是比较多的,元旦、清明、农忙,五一五四黄金周,六一、中秋、十一,春节、元宵,每一个节日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过法有他们各自的心情,这就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实实在在说真话表真情的好机会。因此,在这些节假日之前,我都会预先提醒学生,叫他们要留心假日当天的所见所闻,他们自己是怎样过的,感觉怎样,开心或是沉闷,精彩或是无奈?把这些一一记录下来。通常对于这样的要求,学生是挺乐于接受的。
例如在我们这个地方,校内学生都是回族,他们最喜爱的节日就是过开斋节,在这期间,我就让他们写了有关开斋节的作文,学生完成的相当出色。有的把这一天自己上寺做礼拜、听阿訇讲人生哲理、伊斯兰的历史,母亲怎样招待客人等过程完整生动的描述出来;有的则选取一个场景,写家里妈妈炸油香,或家里请阿訇,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有的则通过查资料更多的了解开斋节的来历,将其写在作文里,使作文更有色彩;有的则用朴实的语言把这一天村民们如何宰鸡牛端果品呀,如何去上坟等农村传统的风俗一一描述出来。总的来说,大家写的内容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可贵的是都能做到留心生活、感受生活,讲真话、吐真情。
作文教学,本无定法。以上几点就是本人在几年的农村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浅显的体会。
教师作文课的总结 作文教学总结篇五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假如学生想写又没有东西可写,而老师硬要他写,这样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开始作文写什么呢?一般说来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已所干、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
(一)做过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易写。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从中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例如平时我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去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
(二)看了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我就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休,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如要学生写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现象,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我在观察或参观过程中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具休充实。
(三)听到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我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闻、爷爷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时要学生写这类题材,学生就有事可写了。
(四)想到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已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注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也就成了文章。或写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回忆等。如让学生写“我长大了想干什么”,“老师日夜辛勘地工作为了什么”,“你生活中有过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一这样写起文章来,思想就会长上翅膀,自由飞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态。
(五)读了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已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仿写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动生搬硬套,或者改头换面。使学生写起来就有样可依,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二、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一)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二)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三)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三、重视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
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教师作文课的总结 作文教学总结篇六我们语文工作者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辅导作文。
那么,怎样联系学生生活,去辅导作文,较快的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出题要贴近学生生活。选择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是开阔学生思路的重要一环,学生熟悉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让学生写什么。农村小学里,没有举行过什么比赛,就不要出记一次比赛之类的题目。要写,就先举行一次小型比赛,然后再写。没有条件到风景区或名胜古迹去游览,就不要出记一次游览活动之类的题目,不如带领学生到田野、果园去看一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去写。
2、激发灵感,引起写作欲望。有写作文题目一出现,学生有时会感到。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忆生活,那些事可以写,当时你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这件事如果是别人做的,你也要设身处地的替他去想一想,要是你会怎么做,怎么想。有些是可能在身边悄然而逝,当时没有留意,经过回忆就可以找回灵感,成为写作的动力。教师恰当的点拨,可以使学生感到不吐不快,不写出来就觉得闷得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做就要求教师要真心的热爱学生,多观察学生,多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指导才有针对性,你说的话学生才会信服。
3、重视个别辅导。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面,以及对生活的观察、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通过课堂上的启发引导,可以是大部分学生打开话匣子,找到写作的契机,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觉得,这就要求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要耐心的询问,了解他卡在什么地方,例如,针对作文要求,应该选择那些事,当时你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帮他们找到写作的灵感。这一点要求教师要有耐心,要有诚意,不要急于求成,一旦把学生因上正路,作文教学教师就省心多了。
4、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每一位艺术家面对自己的作品无不感到成功的喜悦,每一篇发自学生内心的作文,同样会使他们感到快乐,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现好的作文就在课堂上朗读,称之为课堂发表。这样做也不能只读成绩好的作文,中等生、差生的也可以读,只要他的作文里有一点可取之处,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都可以拿来发表。发现优秀作文可以在学校的黑板报上刊登出来。使学生觉得他作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可以影响别的同学积极去创作,以期发表。在发现和筛选学生作文时,一个重要原则不能丢,那就是是否面向生活取材,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这是方向性问题。
5、批改作文,要轻改重批,评语要有针对性。现在农村中小学一般班级比较大,人数比较多,而且还有一人教两班语文的情况,每周一次作文或周记,要是精批习改,就这一项工作也让老师忙不过开,何况还要上课备课呢。更何况作文仅凭每周一次训练是写不好的,还要经过多次训练。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轻改重批。所谓轻改就是作文中的错别字、用错的标点、不通的句子,可以鼓励学生自改,或同桌互改,最后组长把关,教师少改或不改。所谓重批就是重视总评和批语,总评要有针对性,抓住要害,一语道破真谛,可以多用鼓励性语言,如“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高贵品质”、“写出了同学之间的真情厚谊,感人”等;少用笼统性语言,如“句子通顺”、“重点突出”等。发现学生有说假话,东拼西凑,或结构有重大问题的,经过个别辅导后可以让学生重写。我觉得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这里教师要有责任心,不要放任自流。总之,作文是经过教师辅导学生写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细改只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不了多少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是存在这个性差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不喜欢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势和盛气凌人的说教,期望和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亲切而平和的聊天和对话,沟通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避免了“权威”的肯定或否定,把老师和学生摆在平等对话的位置上,学生容易接受,也乐于接受。情感和思想的相互交融,不仅避免了消极因素还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潜能,写出别具特色的作文。后进生与写作基础好的学生不同,后者只需一两句话点拨启发即可,前者往往需要手把手的示范。老师投入到学生的心灵活动中,帮助学生删改作文,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引导学生写出心中想说的话,想表的情,这样既富指导性,又不失启发性。长此以往,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语言的积累、思维的创新、情感的投入上有一个飞跃,做到了写作有序,表达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奇迹就在聊天和对话中产生了,言为心声,师生间谈出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得以逐步提高。
总之,真实是作文的生命,离开了现实生活,作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指导学生向现实取材,作文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