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头部组件厂商上半年出货排名再度洗牌 一体化布局与N型产能扩张同步实施)

随着光伏行业上市公司陆续披露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全球组件出货量情况也浮出水面,前四名均已出炉,晶科能源以约18.21GW的出货量居于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天合光能和隆基绿能,两者差距十分微小,晶澳科技则排在第四。

2020年和2021年,隆基绿能出货量连续保持第一,不过在今年一季度,晶科能源重返第一的位置,隆基则降至第四,彼时,排在二、三位的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竞争十分胶着。上半年组件出货座次再度重排,晶科、天合、隆基出货均超过18GW,晶澳则降至第四位。


【资料图】

四大组件厂商半年报透露的一个共同动向是行业一体化产能扩张正持续推进,各家厂商均制定了庞大的产能目标。晶科甚至直言,垂直一体化能力是光伏企业参与未来竞争的必备能力,这似乎为行业一体化还是专业化路径更优的争执下了结论。另外,一线厂商在推动一体化布局的同时也在同步扩充N型产能,可以预期,N型产品出货量占比将稳步提升。

海外市场贡献较大份额

从各家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上半年,晶科组件出货量约18.21GW;天合光能光伏产品出货18.05GW,创半年度出货量新高;紧随其后的是隆基绿能,上半年组件出货量18.02GW,其中对外销售17.70GW,自用0.32GW;同期,晶澳科技电池组件出货量达15.67GW。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数据显示,出货量排在上述四家厂商之后的分别是阿特斯和东方日升;相比之下,第一梯队出货量均超过15GW,已经拉开了与后方梯队的差距。

同时,多家公司重申了全年目标,其中,隆基组件出货量目标维持在50GW-60GW(含自用),全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晶科给出的指引显示,第三季度公司组件出货预期为9-10GW;全年来看,公司有较强信心完成35-40GW的组件出货目标。

晶澳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第三季度的出货目标在11GW左右,其披露的2022年目标同样是35-40GW;天合光能年初制定的出货目标是43GW(含自用)。

一般而言,四季度是光伏装机旺季,各家企业也制定了不同的全年目标。因此,全球组件出货量排名在年底时仍有发生变化的可能。另外,近期通威股份强势入局组件市场,给该环节的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一度引发其他组件上市公司股价大幅走低。

根据中邮证券的判断,通威股份从上游到下游进行一体化战略布局,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顺势而为,公司从集中式需求入手,实现量上扩充与盈利转移,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组件领域的原有龙头,以及拟进入的通威,将以竞争的形式合作,在行业增量下携手前行,未来行业龙头的竞争力和确定性将进一步提升。

国盛证券则提到,通威在组件领域布局多年后率先突破国内集中式市场,成本端优势明显,预期组件业务有望快速放量。

排名前四厂商的一个共同点是海外市场贡献了较大份额。例如,上半年,晶澳科技组件的海外出货量占比约67%。公司表示,在稳固中国、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光伏市场的同时,积极布局东南亚、澳洲、中美、南美及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

晶澳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从三季度来看,海外组件交付价格是逐渐上升的。近期新签分销订单价格有上升趋势,大项目特别是远期项目会与客户存在商讨过程。区域需求来看,国外还是要略强于国内,像一些传统成熟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价格接受度相对较高。

晶科能源上半年组件出货目的地情况显示,欧洲市场占比最高,中国、亚太和新兴市场区域均有较高贡献。在欧洲市场,公司的N型Tiger Neo系列组件产品实现了大量签单和较高溢价水平;在中国市场,公司布局大基地项目的同时专注于分布式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实现出货量快速增长;在拉美、印度等市场,公司通过领先布局,抓住市场轮动机会实现快速增长。

今年海外市场的一个重要变量是美国,从去年6月以来,美国发布了WRO(暂扣令),对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延长征收201关税,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开展反规避调查等;此外,印度也从今年二季度开始提高征收进口组件、电池产品关税,以减少进口并促进本地制造业。

隆基绿能表示,上半年,美国市场受到WRO、反规避调查等影响,滞港仓储等费用增长较多;为应对变化,公司将销售重心转向欧洲等其他重要市场,凭借产品服务、品牌认知和渠道布局等方面的长期积累,保持了较好的竞争力,海外业务基本盘稳定。

天合光能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公司在美国市场的主要挑战是供应链、硅料可追溯问题;公司2022年下半年美国市场出货恢复正常状态,环比上半年大幅提升,全年预计2GW以上;预计2023年可以恢复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正常市占率水平。

关于海外需求持续性问题,由于四季度假期集中等因素,市场担忧欧洲市场在传统淡季的表现。对此,晶澳认为,今年欧洲是寒冬的可能性非常高,天然气供应上会出现短缺,也会出现电力价格过高的情况,目前来看欧洲今年四季度会比往年需求好。

一体化及N型扩产同步实施

在半年报中,多家厂商提到了对于今明两年全球组件需求的预测,光伏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天合光能判断称,2022年新增装机约280-300GW,欧洲因俄乌战争对光伏产品需求大增;预计2023年新增装机380-400GW之间,增幅在30%。

晶澳表示,从第三方数据看,明年行业需求在330GW到340GW左右,但公司认为还存在向上修正的可能,预计在350-400GW之间可能性较大,并希望市场占有率保持稳步增长。

面对潜在市场需求,一体化产能布局正成为越来越多厂商的选择,晶科能源明确表示,垂直一体化能力是光伏企业参与未来竞争的必备能力。公司年初投产的16GW大尺寸TOPCon电池产能已于二季度满产,合肥二期8GW电池产能已投产,尖山二期11GW也在建设中。

根据晶科能源的规划,到2022年年底,公司在单晶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的产能预期将达60GW、55GW、65GW。公司表示,将继续夯实行业领先的产能一体化水平,最大化实现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实现技术革新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快速嵌入,不断降低一体化生产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一体化产能的匹配程度已经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晶澳科技二季度毛利率环比一季度略有下降;公司表示,随着组件产能释放,电池产能存在缺口,外购电池推高了成本;但这些不利因素都是阶段性的,会慢慢消除,新电池产能逐步释放后,将减少外购比例。

上半年,晶澳科技除多个拉晶切片及电池组件项目投产外,还有多个一体化新建、改扩建项目在按计划推进。按照公司未来产能规划,2022年底公司组件产能将超5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在建和规划产能明年将陆续投产达产,预计到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超过75GW,硅片和电池产能相应增加。

天合光能则选择将新建一体化产能放在青海西宁,根据公司此前签署的协议,将在青海西宁建设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一期计划于2023年底前完成,二期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

在一线光伏厂商纷纷布局一体化的背景下,N型产能是此番布局的另一个亮点。事实上,在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选择问题上,除隆基以外,其他三家一致选择TOPCon。

根据晶澳科技的表态,目前TOPCon是比较成熟的,公司研发投入大,另外,异质结在2-3年有大规模量产的可能性,公司的异质结中试线也已经投产,钙钛矿、IBC等技术也一直有技术储备。天合的情况与此类似,公司称,综合比较后,TOPCon是当期最优的技术选项。

晶澳表示,到2023年末,公司规划有27GW的N型电池产能,再结合具体投产时间节点、市场对新产品需求,初步预计N型组件占2023年出货目标的1/3左右。另外,N型产品较现有P型产品初步预期有1美分左右溢价,成本也略高,盈利水平要看整个行业趋势。

面对一体化及N型扩产需求,一线企业普遍加大了再融资力度。晶澳科技在披露半年报的同时公布了可转债发行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00亿元,将用于包头20GW拉晶、切片项目、曲靖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扬州10GW高效电池项目。公司称,此举有助于奠定在大尺寸N型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领先地位。

天合光能目前也在推进可转债发行工作,计划募集资金88.9亿元,该事项已获上交所受理。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年产35GW直拉单晶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从而自建一定比例的上游产能,促进N型技术路线的提升和整体推广。晶科能源也更新了可转债发行预案,公司计划募资100亿元,募资投向涉及年产11GW电池产线、20GW拉棒切方项目一阶段10GW工程建设项目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