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清代总兵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的总兵是个什么官,比巡抚大吗?

总兵这个官职,在很多清代的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作为地方上的高级将领,总兵身份威望极高,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同属一省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巡抚手握地方刑名、钱粮、人事,是皇帝委派到地方的封疆大吏,非心腹亲信,不敢委派这般重大的任务。

这两个官职在起源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总兵和巡抚都是源自明朝,起初并非定制,都带有一定临时委派的性质,到了明后期沿革,清代不断变化,才逐渐成为成为相对固定职位、职权、官阶的职位。

那么,这两个官职究竟谁高谁低呢?这里就不卖关子,跟大家直接说下了。巡抚是要比总兵地位要高得。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就跟总兵跟巡抚这两个职位的渊源开始讲起了。

在明朝后期的时候,总兵在地方上是属于有实权的最高军权长官,我们很熟悉的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将军就担任过蓟州总兵的职位。这些总兵不仅平时要训练士兵,遇到战争时期还要指挥大军作战。类似于明朝后期的戚家军,就是这种性质的。

这种性质的大军确实比过去那种指挥权和练兵权分开的大军要更有战斗力,可是它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军太能打了,将领权力又太大了。对于熟读中国古代历史的皇帝来说,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相比都不陌生。这场大动荡的起源,就是因为地方将领在大军中有人事权,后来又有了财政权,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防微杜渐,朝廷就开始掺沙子,巡抚就是这样出现的。巡抚一开始其实是京官,他们是朝廷临时派到地方去任职的,处理一些突发的情急情况,削弱地方武将的权力。这些武将,自然就包括总兵。

所以说,从诞生的一开始,巡抚就是总兵的天然克星。当然,这种是朝廷设立这套制度的目的,但在实际执行中,又会有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乾隆年间,皇帝接到地方总督奏报,江西巡抚吴绍诗和江西南昌镇总兵邱若龙拜帖结为兄弟。原本的监督和被监督对象穿上了一条裤子。这种情况带来的结果,颇值得玩味。当然,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精神,乾隆很快把这两人分开,不至于让地方军政把握在同一个小团体手中。

其实,在清代刚刚入关的时候,对于如何设置总兵跟巡抚这两个职务,也费了一番心思。清代刚刚入关的时候,巡抚仍是按照过去的惯例,设置为从二品。但是对于总兵,却颇费了一番心思。跟过去朝代有所不同,总兵虽然仍是地方大军长官,但所管辖的大军却只有绿营兵。

清代前中期,大军的主力以八旗和绿营为主。特别是在清代前期,战场的精锐主力都是八旗军,绿营军作为清代入关初期收降的大军,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个时候的清代总兵跟巡抚比起来,区别更大。

清代初期的总兵,官职经常是由左右都督或者是同知这两个职位的官员兼职的。当时文官武将的体系还没有很好的划分,从地位上来说,跟巡抚相比,就已经差了一大截了。

但是,到了乾隆年间,总兵这个职位,一下子就涨了,不仅有了固定官职,品级,还一下子涨到了正二品官阶。这个官阶有多高呢?清代的官阶有九品十八级。品级从一到九品分别排序,正为高,从为低。相同官阶对比,正二品则是总督的官阶。

清代这么重视总兵,当然也有理由。到了乾隆年间的时候,清代原本能打的八旗兵已经腐朽不堪,让乾隆皇帝都不得不多次下旨,点名批评八旗兵军纪和战斗力问题。不过即便是皇帝讲了特别多,还是没有用。最后只能把希望放在绿营兵上。同理,作为绿营兵的地方长官,总兵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而巡抚在正式官阶上只有从二品,属于比总兵官阶低的。即便是有文官身份加成,也只是跟总兵地位平等。

面对这种情况,朝廷自然不会让总兵就这样重新拥有实权,无人节制。虽然还有总督,但是总督管辖地方往往是多个省份和地区,且主要辖区基本还是驻地省份或地区为主。所以,清代就让巡抚又兼任兵部侍郎的职位,不仅是官阶升到了正二品,还可以兵部的名义,牢牢吃定总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