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获奖选手直接认定中级职称;金牌获得者可享超岗聘用……”日前,湖南省人社厅发布通知,对全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给予优先评职称等奖励,唯能力不唯论文的导向,受到网民热赞。
职称是对一个人专业能力水平的认定,对应着荣誉和待遇,历来备受看重。职称制度、职称体系曾在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也出现教条、僵化乃至脱离实际的问题。特别是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严重影响了人才评价的科学性。以论文为例,“弟子三千,不如论文一篇”“手术一千台,不如一篇SCI”等现象广受诟病。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职称改革,很多地方取消职称外语、计算机要求,弱化论文权重,产生了积极效果。
职称评审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论文,那应该以何为标准,以啥为尺度?如果不能尽快分门别类建立起一套更加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全新职称评价标准、制度,职称评审可能还会徘徊在过去的制度惯性中无法脱身。有人在网络平台慨叹:“教师职称评聘论文不再是‘门票’,但仍然很重要,有论文者会先‘上位’,信不信由你。”湖北给农技“土专家”评职称、湖南给职业竞赛金奖选手直接评中级,类似举措之所以引发关注,一个共同原因就是让人们看到了“立”的具体行动。
职称评审当然需要唯品德、唯能力、唯实绩。比如,很多地方推行学术不端行为“一票否决制”,严厉打击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体现出职称评审鲜明的德行并重导向;有的地方“用专利成果、教案、病例等其他成果形式替代论文”,有的“推行代表作制度”“质量重于数量”,还有的以技术革新成果代替论文,以技能水平代替论文,凡此种种都是崇尚实干精神、鼓励匠人匠心、夯实改革成效的积极举措。以重点突出、切实可行、简洁明了的评价方法,完善职称评审,才能让专技人才放下“包袱”、安心干事,才能让“板凳要坐十年冷”成为更多人的无悔选择。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彻底告别论文依赖,让教师上讲台、医生到临床、工程师到实验室和厂房工地、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才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也唯有如此,职称评审才能成为一场能力的公开竞技,让有能力的专业人才不再有“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的无奈,进而避免“高职称躺吃,低职称躺平”的消极导向。
不论如何,我们决不能再搞那种华而不实、脱离实际的职称评审;决不能回到“以论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
李思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