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王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全国两会前的一段时间,李世瑶忙得连轴转:合作社的草莓要疏花疏果、摘除老叶子、除草,为下个月量产做准备;同时,他还在指导农户种玉米。
除了这些农活儿,李世瑶还要参加贵州省人大组织的集中视察、学习,在基层走访调研、了解民意,为参加全国两会做准备。
(资料图片)
今年,李世瑶同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贵州省人大代表,对他而言,这是荣誉,是责任,是压力,也是动力。
作为六盘水市有名的草莓种植大户,李世瑶被当地村民称为“草莓博士”。这名农家子弟从小就看着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一整年,效益却不高”。他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高考填志愿时,李世瑶选择了农学相关专业,此后,从硕士到博士,他与农业结了缘。
2017年,李世瑶博士毕业,回到家乡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中箐村,他希望通过专业知识,发展家乡的特色农业和现代化农业。
李世瑶在自家地里搭了一个小温室,引进12个草莓品种进行试验。从播种到开花结果,李世瑶仔细观察草莓的生长状况,几个月后,他综合观察不同品种的产量、抗病性、口感等因素,选出最优质的品种。
看到李世瑶真要种草莓,有的村民主动提出免费给李世瑶提供土地做试验。有了乡亲们的支持,几年来,李世瑶先后引进了30多个草莓品种,通过不断改进,“京郊小白”“黔莓二号”“白雪公主”等品种脱颖而出。
2018年,李世瑶决心扩大规模,成立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一家一家地劝说村民加入合作社,以5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了村里9户人家的20多亩荒地,带动28户人就业,并创立“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合作社成员在基地务工可以拿到每天80元工资,并收获基地销售收入25%的分红。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后,当地村民的积极性被带动了起来。
其他乡镇的种植户来求助,李世瑶也愿意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远程答疑,以成本价提供合作社培育的优质幼苗。这些年,他经常在微信上给经验不足的种植户答疑解惑,遇到棘手的问题,李世瑶还会去实地查看幼苗病因。他说 :“希望他们能够学到技术,独当一面,然后自主创业。”
六盘水市海拔高、气温低,农作物一年一熟。李世瑶积极探索现代高效的种植模式,开展“夏玉米+冬小麦”“糯玉米+秋洋芋(土豆)”等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
李世瑶认为,“在平原地区,粮食作物可以通过机械化、智能化实现大规模种植,在山区却很难实现。”贵州省两会期间,李世瑶提出,要选育适合六盘水山地气候的优秀品种,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李世瑶长期在家乡从事农业产业,他感到,家乡的资源禀赋、气候特点非常适合发展特色产业。他希望,要不断选育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在农业新技术和新种植模式上下功夫,将老百姓和农业产业发展连接起来,与他们共同分享农业效益成果。
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李世瑶打算从专业和实践经历出发,多调研,丰富调研成果,并持续关注农业、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他跟自己定的目标是,撰写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携民意、传民声。
【记者手记】
从名校博士到“农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采访李世瑶的过程很愉快,他热情地邀请我去基地吃新鲜草莓和糯玉米,给我介绍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品种和各自特点,耐心地讲解合作社生产模式和分红模式。在他的讲述中,这名名校博士扎根基层,不断探索,一步步试验、选品、发展合作社的故事慢慢展开。
李世瑶深知,在平原地区,粮食作物可以实现大规模种植,而在山区,只能依靠发展特色农产品才能发挥优势。村民们不知道如何挑选适合当地种植的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又需要资金、技术支持。李世瑶通过整合资源,发挥专业特长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草莓、玉米等农作物,以合作社的形式吸纳闲散劳动力,实现产业化发展。
2月中下旬,六盘水气温较低,一些经验不足的种植户为了保护西瓜幼苗,用大棚捂得严严实实,导致棚内湿度太高,反而不利于幼苗生长。李世瑶接到“求救”,忙着到各个乡镇为种植户解决西瓜苗蔫坏的问题。平日里,总有种植户给李世瑶发消息,向他请教各种“疑难杂症”。采访中,李世瑶不止一次告诉我,自己愿意无偿向合作社成员、其他基地的种植户分享种植技术。
他说:“把分散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体,产品的竞争力也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