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通辽2月21日电 题:内蒙古“农民发明家”张朋:让外来农机具“服水土”、接地气

中新网记者张林虎

购肥、备种、犁地、播种……时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各地拉开了全年农业生产的序幕,一幅春耕备耕的忙碌景象次第展开。


【资料图】

田间地头“搞”发明

春寒料峭,而开鲁县双林村农户张朋的院里院外却是一派火热的景象。几十台崭新的跨池田灭茬旋耕机整齐地摆放着,前来购买农机的车辆排起了长队,而机器的发明者张朋和工人们备货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开鲁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部,这里民风淳朴,农户以种植业为主。

47岁的张朋是远近闻名的“农民发明家”,仅凭初中所学的文化知识和对机械设计制造的热爱,发明了“一机难求”的旋耕机,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早期张朋一直从事农机维修。他发现大马力拖拉机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便购买了一台拖拉机从事旋耕作业,实现了从维修工到机车手的转变。

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因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受宠”的原因是能够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便于播种机作业,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

张朋发现,当地使用的旋耕机大都来自南方,这些机器到北方后常常“水土不服”。“产品的工艺并不适应当地的种植模式,造成了很多农机户投资大但效益却不好的现象。”

张朋深知农民常年在土地里“刨食”的辛苦劳累,于是萌发念头:发明一种让农民劳作时省时、省力的农具。“当时就想研制一款适合通辽地区耕作模式,而且能与大马力拖拉机相匹配的旋耕机。”张朋说。

自筹资金“长”技能

画图纸、制造样机、自筹资金……2012年起,张朋开始找书籍、查资料,走访农机用户,边学边动手尝试改装。

“起初想法很简单,就尝试借鉴国内外设备和查询网上资料,但是设备运行起来比较复杂,涉及很多专业知识,需要不断地测试改进。”张朋说。

一年后,张朋制造的旋耕机样机正式上市。但是,“当年卖出的机器,召回了一半,甚至都卖了废铁。”张朋回忆道。

“只有不断受挫,才能更好地成长。”经历挫折的张朋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刻苦地研究、学习,参加全国各地的展销会,四处求教。

2014年,张朋最新研制的新型跨池灭茬旋耕机再次开上农田,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也坚定了他在农机发明创造上闯出一片天地的想法。

“这款旋耕机是根据通辽地区的种植模式研制的,属于通轴型,弥补了以往传统机器中间有盲区、漏耕的不足,它可以调出3种角度、3个倾角。轴承都是免维护轴承,材质是加焊加厚型,更结实耐用。”谈及自己发明的机器,张朋的言语中充满了自信。

张朋研制的旋耕机投入市场以来,由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大马力拖拉机的作用,节省了农民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深受农机用户的认可和好评,甚至一度远销山东、新疆。

“我有两台车,两台旋耕机不够用,今天再买一台。这款旋耕机非常耐用,而且它比其他机器旋耕效果要好很多。”作为当地的农机大户,张威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使用经验。

乡野田地“闯”名堂

旋耕机、扫地机、植树机……这些年,张朋边干活儿边研发,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找到了能让自己发挥聪明才智的天地。

“每当看到有农民使用我发明的机械耕种,就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大概是我持续研发的动力所在。”张朋研发的这些“土机器”,虽然不及市面上的农机具精美耐看,但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广,让农业生产的一些环节变得更轻松、更智慧,受到了农户的青睐。

张朋说,自己就是农民,知道农民的辛苦,就想研发更多省力实用的农用机械,助力农业生产,让农民种地更轻松。

“活到老学到老,只要农业生产需要,我会一直坚持搞创新。我还准备继续研发,继续去申请专利,让更多的发明走进田间地头。”张朋说。

推荐内容